小型太陽能光伏電源實用技術 -內容簡介
光伏效應是一個通過太陽能電池將光能直接轉化為電能的過程。1839年法國物理學家埃德蒙貝克勒爾發現了光伏效應;1956年*塊效率為6%的硅光電池被創造出來;1958年太陽能電池被美國用于人造衛星的發射機供電;20世紀半導體技術的發展和石油危機也使得以硅材料為主的太陽能電池迅速發展。目前實驗室中硅材料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已經達到24.7%,與此同時太陽能電池發電的成本也正在不斷下降。可以預計光伏發電將成為未來電網發展的主要技術方式之一。依據機構的預測,到2020年光伏發電量將占總發電量的1.1%,到2040年將占到總發電量的21%~26%。
我國是世界上太陽能資源zui豐富的國家之一,65%以上的地區太陽能輻射總量大于5000MJm2。尤其是中國西部地區及沿海地區,年累計輻射總量在6600~8500MJ/m2之間,因此,我國太陽能的利用前景十分廣闊。
提高系統轉換效率、降低生產成本是太陽能光電工業和科研界始終追求的目標,這也是太陽能發電技術競爭力的關鍵。而降低生產成本不僅取決于生產量的增大,同時取決于行業的技術進步以及產品性價比的提高。與此同時,大規模、廣泛地在偏遠無電地區普及推廣太陽能光伏發電必然導致系統維護和技術服務的極大困難,這就要求太陽能光伏戶用電源技術知識的普及,本文正是基于此目的撰寫的。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