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賽德斯-奔馳(Mercedes-Benz)正繼續投資和開發氫燃料電池技術,但認為其實現大規模量產的機會在于商用車,例如公共汽車。
梅賽德斯二十多年來一直在開發燃料電池,但已投入大量資源制造電池電動汽車(BEV)。根據Ola Kallenius的說法,到2025年,預計其銷售額的15-25%將是BEV。
但在巴黎汽車展(Paris motor show)上發表講話時,Kallenius表示,梅賽德斯仍然投資于將燃料電池推向現實,超越了其投入批量生產的*的GLC F-Cell。
乘坐:2018年梅賽德斯GLCF-Cell
“我們是燃料電池業務超過25年的資深人士之一,并且已經看到它的發展,并找到了自己的位置,”Kallenius說道,“現在我們正在向GLCF-Cell展示它真的有效。
“在前往2025年的路上,哪種車需要首先擴大規模?BEV還是FCV?或兩者兼而有之?我們認為BEV(EQ家族)會首先量產,因為將BEV和FCV同時量產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我們仍然相信燃料電池是未來*汽車解決方案的一部分。我已經告訴我們的燃料電池工程師,要求他使這個裝置更緊湊,性能更高。不過,我們已經走了很長一段路,而且我相信我們在性能和行駛里程的組合之間是做地hao的。
“我們需要讓它更緊湊,降低成本。但我們的工程師需要專注于車輛。
“冬季北歐的公共汽車在加熱時使用的能量比為其供電還要多,因此能量密度確實有幫助。
“因此,下一代燃料電池將用于商用車而不是乘用車。不過,這是一個靈活的策略。我們將首先進行BEV,并且正在開發FCV,看看市場是否朝著這個方向發展。”
Kallenius表示,梅賽德斯也是氫氣理事會的成員,該理事會討論了氫燃料的工業化問題。為此,梅賽德斯不想參與到氫的基礎設施建設,但希望與其他公司合作以幫助提供氫。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