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手機版
移動端訪問更便捷科學研究迎來AI時代:實驗室里的超級助手推動科研突破
2025年02月21日 10:39:31
來源:化工儀器網 點擊量:8070

2025年伊始,DeepSeek橫空出世,在全球人工智能行業掀起了驚濤駭浪。當前,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全面滲透到科學研究的各個領域。
2月19日,世界互聯網大會人工智能專委會召開了“人工智能賦能科學研究研討會”,與會專家一致認為,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正深刻改變著科學研究的方法和手段,過去形成的科研壁壘,在AI面前正逐漸消失。而“人工智能驅動的科學研究”有望成為我國科研突破的重大機遇。
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堅表示,我國在互聯網發展上有豐富的經驗,還擁有龐大的數據體量、多樣化的應用場景,以及良好的工程技術教育,這些都為AI與科學的深度融合提供了有力支撐,也為我國成為世界主要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提供了新的機遇。
2024年,復旦大學科研團隊憑借“人類健康與疾病蛋白質組圖譜”的突破性研究成果,讓這一夢想成為現實。在人工智能算法的助力下,醫生只需通過簡單的血漿蛋白組檢測,就能提前診斷和預測疾病。這幾天,復旦大學的科研團隊正在對“人類健康與疾病蛋白質組圖譜”進行優化和改進。據了解,這項研究最初只是針對阿爾茨海默病及其他類型癡呆,此前科研團隊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算法,對近1500種血漿蛋白質進行篩選分析,發現了11種可預測未來癡呆風險的血漿蛋白質。
在人工智能技術的加持下,不僅能提前診斷和預測上百種疾病的患病風險,而且還能全方位提升藥物的研發效率和質量。良渚實驗室深度運用AI算法,讓藥物研發進程縮短至3到5年,促進了精準醫療,在與疾病的賽跑中有更多勝算。
在AI技術的助力下,我國科學家們不僅在疾病預測、藥物研發等領域取得了創新突破,而且在被國外“卡脖子”的新材料研發上也有了重要進展。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院在材料人工智能研究中使用AI技術輔助設計實驗方案,實驗的指令是通過水熱反應合成粒徑在1100納米、硅層厚度在300納米的羧基磁性微球,研究員給出指令后,AI在十幾秒鐘后就生成了一個詳細的實驗方案,而且還對一些關鍵的實驗參數給出了優化建議。
人工智能技術在科學研究領域的廣泛應用,正引領著我國科研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創新時代。從疾病預測到藥物研發,再到新材料設計,AI技術不僅打破了傳統科研的壁壘,還極大地加速了科學發現的進程,提高了研究成果的質量和應用價值。
依托我國在互聯網、數據和工程技術教育等方面的優勢,人工智能與科學研究的深度融合不僅為我國科研突破帶來了重大機遇,也為我國成為全球科學中心和創新高地奠定了堅實基礎。隨著科研團隊不斷優化和改進AI技術,我們有理由相信,在未來的科學探索之路上,人工智能將繼續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助力我國科研事業取得更多舉世矚目的成就。
相關閱讀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8月6日,未來科學大獎獲獎人名單正式公布。2025-08-06 16:01:53
-
2025年,遼寧省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發布項儀器采購意向,預算總金額46059.68萬元。2025-08-06 15:04:43
-
8部門近日聯合印發《機械工業數字化轉型實施方案(2025—2030年)》(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推動行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2025-08-06 14:11:37
-
日前,上海市科學技術委員會、江蘇省科學技術廳、浙江省科學技術廳、安徽省科學技術廳共同發布《關于開展2025年度長三角科技創新共同體...2025-08-06 10:38:56
-
上海市人民政府印發《上海市支持企業加強基礎研究增強高質量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措施》,面向上海重點產業、未來產業發展,提升企業基礎研究和...2025-08-05 15:36:03
-
鋁-20基態通過級聯的質子-雙質子發射的兩步過程進行衰變。首先,基態鋁-20會發射一個質子,衰變為中間態鎂-19,隨后鎂-19基態...2025-08-05 13:33:21
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