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手機版
移動端訪問更便捷可一次性降解5種有機污染物 新型工程菌株問世!
2025年06月09日 17:10:46
來源:化工儀器網 點擊量:4538

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與上海交通大學科研團隊合作,人工合成了一種可以一次性降解5種有機污染物的新型工程菌株,可在48小時內對5種目標污染物的去除率均超60%。
長期以來,有機污染物的處理一直是環境保護領域的難點和重點。這些污染物來源廣泛,包括工業廢水、農業排放、生活垃圾等,對水體、土壤和生態環境造成嚴重威脅。傳統的物理、化學方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夠處理這些污染物,但往往存在處理效率低、成本高、二次污染等問題。因此,尋找一種高效、環保、可持續的污染物處理方式,成為科研人員亟待攻克的難題。
就在近日,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與上海交通大學科研團隊合作,人工合成了一種可以一次性降解5種有機污染物的新型工程菌株,并在工業廢水樣本中驗證了這種菌株對高鹽廢水中復合污染物的高效降解能力。相關研究成果在線發表于國際權威期刊《自然》。
據科研人員介紹,高鹽廢水主要來自化工廠以及石油、天然氣的采集加工工廠,包含懸浮物、有機物、重金屬、有害化學物質和營養鹽等污染物。雖然自然界的天然微生物能夠分解高鹽廢水中的部分污染物,但每個菌種通常只能處理一兩種特定污染物。當面對高鹽廢水這種由油污、重金屬、放射性物質等組成的“混合垃圾”時,這些天然微生物就顯得“力不從心”。
對此,科研人員利用合成生物技術,不僅讓細菌擁有了多種污染物的分解能力,還讓這些能力像積木一樣按需組合搭配,從而在單一菌株中構建了覆蓋單環到多環化合物的五條人工代謝通路,可實現聯苯、苯酚、萘、二苯并呋喃、甲苯五種典型芳香類有機污染物的同時降解。
科研人員在實際驗證中發現,這種新型工程菌株在48小時內對5種目標污染物的去除率均超60%,其中對聯苯實現100%完全降解,對甲苯、二苯并呋喃等復雜污染物降解率近90%。
研究負責人、中國科學院深圳先進技術研究院客座研究員戴俊彪表示,未來,這種新型工程菌株有望在海上溢油污染治理、工業場地修復、微塑料生物降解等生態環保領域發揮作用。
我國科研團隊成功合成一次性降解5種有機污染物的新型工程菌株,是環境保護領域的一項重大突破。它不僅展示了我國在生物環保技術領域的強大實力,也為未來的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素材來源:新華社
相關閱讀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根據《柳葉刀》雜志月初公布的研究報告,塑料污染正對人類健康構成“日益嚴峻卻未獲足夠重視的威脅”,每年造成的健康相關經濟損失不低于1...2025-08-06 15:10:09
-
近日,生態環境部組織編制了《玻璃工業大氣污染防治可行技術指南(征求意見稿)》等2項國家生態環境標準意見稿,現公開征求意見,截止至2...2025-07-31 11:06:04
-
近日,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研究團隊利用高分辨率衛星遙感技術,開發了一種量化垃圾填埋場甲烷排放的新方法,并精確測量了全球垃圾...2025-07-30 16:56:30
-
由中鹽集團與清華大學等單位合作的“大規模鹽穴儲氫”主體工程在江蘇常州正式開工建設,填補了我國大規模鹽穴儲氫領域的空白,同時將為破解...2025-07-28 15:17:06
-
環境監測儀器、醫療儀器等行業利潤大幅增長!裝備制造業支撐作用顯著
“兩新”政策帶動效果持續顯現。6月份,醫療儀器設備及器械制造實現行業利潤同比增長12.1%、環境監測專用儀器儀表制造同比增長22....2025-07-28 10:54:59 -
日前,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發布《2025年度國家工業節能降碳診斷服務任務清單的通知》。2025-07-23 15:03:03
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