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手機版
移動端訪問更便捷力爭實現1000億 河南加快推進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
2019年01月10日 09:08:58
來源:中國儀表網 點擊量:16141

傳感器早出現于工業生產領域,主要被用于提高生產效率。隨著集成電路以及科技信息的不斷發展,傳感器逐漸邁入多元化,成為現代信息技術的三大支柱之一,也被認為是具發展前景的高技術產業。
【中國化工儀器網 行業動態】傳感器早出現于工業生產領域,主要被用于提高生產效率。隨著集成電路以及科技信息的不斷發展,傳感器逐漸邁入多元化,成為現代信息技術的三大支柱之一,也被認為是具發展前景的高技術產業。
進入21世紀,傳感器制造行業開始由傳統型向智能型發展。智能型傳感器帶有微處理機,具有采集、處理、交換信息的能力,是傳感器集成化與微處理機相結合的產物。由于智能型傳感器在物聯網等行業具有重要作用,我國將傳感器制造行業發展提到新的高度,從而催生研發熱潮,市場地位凸顯。
為搶抓發展機遇,把握新一代信息技術深度調整戰略機遇期,推動河南省傳感器產業高質量發展,2019年1月8日,河南省政府辦公廳印發《河南省加快推進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計劃》)。
當前,我國正在大力推進實施《中國制造2025》,智能傳感器是推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重要支撐,已成為支撐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的基礎產業,目前市場應用正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產業發展處于重要戰略機遇期。
近年來,河南省將智能傳感器作為全省重點支持的新興產業,著力推動智能傳感器材料、設備、設計、制造、分裝、測試全產業鏈發展,鄭州高新區中國智能傳感谷以及洛陽、新鄉傳感基地“一谷兩基地”建設順利推進,正全力打造具有影響力的智能研發制造產業高地。
經過多年發展,河南省傳感器產業已具備加速突破的基礎,骨干企業和相關科研院所形成了一定規模和技術實力,在氣體傳感、熱釋電紅外傳感、氣象傳感、智能水表等細分領域優勢明顯,但產業規模偏小、持續創新能力不足、產業生態不完善等問題仍然突出,與國內智能傳感器產業先進地區存在明顯差距。
面對機遇與挑戰,《計劃》提出,按照應用牽引、帶動、鏈式突破、集聚、生態協同的原則,聚焦環境監測、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消費電子、智慧農業等重點應用領域,圍繞智能傳感器產業鏈協同升級和產業生態完善,建設核心共性技術協同創新平臺,補齊以特色半導體工藝為代表的技術短板,推動智能傳感器材料、設備、設計、制造、封裝、測試、系統集成和重點應用全產業鏈發展,打造中國(鄭州)智能傳感谷以及洛陽、新鄉智能傳感器產業基地“一谷兩基地”的產業格局,努力把智能傳感器產業培育成高質量發展的標志性產業。
《計劃》還指出,推動智能傳感器這一新興產業規模快速壯大,經過3年至5年的努力,河南省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水平跨入全國先進行列,構建較完善的智能傳感器產業體系,提升在重點領域的應用水平,智能傳感器及關聯產業規模力爭達到1000億元;培育50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1家至3家主營業務收入超50億元的。
(資料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河南日報,中國化工報)
編輯點評
在物聯網高速發達的當下,傳感器已成為我國工業發展聚焦的熱點領域。由于智能型傳感器在物聯網等行業具有重要作用,我國將傳感器制造行業發展提到新的高度,從而催生研發熱潮,市場地位凸顯。接下來,在市場的持續打開下,傳感器行業發展將迎來新局面。
(原標題:河南加快推進智能傳感器產業發展 打造“一谷兩基地”)
相關閱讀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最高支持3500萬元!懷柔科學城出臺20條新政推動科學儀器和傳感器產業創新發展
北京懷柔科學城管理委員會發布20條新政精準支持懷柔科學城科學儀器和傳感器產業創新發展。2025-07-10 14:24:48 -
近日,丹麥哥本哈根大學尼爾斯·玻爾研究所團隊利用了兩種關鍵技術開發出新型可調量子傳感技術——一種混合量子系統,能幫多種技...2025-07-07 13:44:03
-
近日,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科學家利用量子效應原理,首次開發出一種無需外部光源的新型生物傳感器,為光學生物傳感技術在醫療...2025-07-01 13:20:10
-
5月12日至30日,由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聯合錫林浩特國家綜合氣象觀測試驗基地,完成國產探空儀濕度傳感器的同球比對試驗。2025-06-11 11:34:29
-
近日,復旦大學集成電路與微納電子創新學院研究團隊、腦科學研究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團隊,經過7年攻關,共同開發出全...2025-06-06 11:27:15
-
賦能智能制造與安全運行的“精準之眼”,高精度壓力測量及校準線上會議即將開啟
2025年6月4日13:00,為突破測量精度極限、構建全生命周期校準體系,化工儀器網聯合福祿克測試儀器(上海)有限公司,共同舉辦“...2025-06-03 10:37:49
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