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手機版
移動端訪問更便捷亦敵亦友 紫外線是把雙刃劍
2020年05月22日 17:23:42
來源:化工儀器網 點擊量:5599

紫外線是電磁波譜中波長為400—10nm輻射的總稱,不能引起人們的視覺,是一種頻率比藍紫光高的不可見光。
【化工儀器網 行業動態】紫外線是電磁波譜中波長為400—10nm輻射的總稱,不能引起人們的視覺,是一種頻率比藍紫光高的不可見光。
關于紫外線的發現,也是出于偶然。這種不可見光的波長很短。在十九世紀的初期,德國的一名物理學家名叫里特,他發現在日光的光譜中,其七種顏色中的紫端外側有一種光線,可以使含有溴化銀的照相底片感光。經過研究發現,在光譜中,確實有一種光線,它的熒光作用很強,從而證實了紫外線的存在。
發現了紫外線以后,人們又根據紫外線的“光激發光”(紫外線誘發物質發光)現象,創造了一種新分析方法,即熒光分析,它不僅可以檢測物質的結構,而且還可以很清楚地發現人眼難以發現的機器零件的裂縫。
紫外線的發現可謂是一把雙刃劍。強烈的紫外光照射,對人體、生物都有害,會導致皮膚色素沉著、皮膚增厚粗糙、光老化,嚴重的還可能導致癌前病變、皮膚癌等。此外,紫外線對于眼鏡的傷害也非常大,如果沒有做好防護,紫外線從眼睛外部進入內部,從角膜、瞳孔,到水晶體、玻璃體、視網膜等,都會有大小不等的損傷。有資料顯示,大約每年有1300萬人罹患白內障,其中20%是因紫外線而造成的。
但適量的紫外光卻可使人感到精神爽快,可以促進機體的新陳代謝,并且少量的紫外線照射人體時,能促進人體合成維生素D,以防止患佝僂病,曬太陽補鈣也就是這個道理。
自從人們發現了紫外線的諸多好處以后,便將它領用到了生活的諸多領域。除了在儀器分析中常用于分析礦石、藥物、食品等,在生物領域也有許多用處。
在生物領域,紫外線常被用來促進植物生長,誘殺蚊蟲。因為細菌中的脫氧核糖核酸(DNA)、核糖核酸(RNA)和核蛋白的吸收紫外線的強峰在 257~254nm。細菌吸收紫外線后,引起 DNA 鏈斷裂,造成核酸和蛋白的交聯破裂,殺滅核酸的生物活性,致細菌死亡。該方法快速便利,并且無物理接觸無二次污染。
紫外線在醫學領域的應用十分廣泛,比如紫外線滅菌法、人體保健照射等都是我們常常聽到的。紫外線滅菌作用是利用高頻短波紫外線對微生物的破壞力極強這個特性,當該波段的紫外線照射細菌體后,細胞的核蛋白和脫氧核糖核酸(DNA)強烈地吸收該波段的能量,它們之間的鏈被打開斷裂,從而使細菌死亡。因此可以用紫外線汞燈或金屬鹵化物燈對空氣和食品進行滅菌。
少量紫外線照射人體從而會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這是因為波長在320—280納米的月波紫外線照射人體后,使皮膚產生許多活性物質,從而起到健康保健的作用。采用紫外線照射調節高級神經的功能、改善睡眠、降低血壓。經常接受紫外線照射能加強白血球的吞噬能力,增強人的免疫功能。
因此氣象局也曾提醒過大家,當紫外線為弱時對人體無太大影響,外出時戴上太陽帽即可;紫外線達到3—4級時,外出時除戴上太陽帽外還需備太陽鏡,并在身上涂上防曬霜,以避免皮膚受到太陽輻射的危害;當紫外線強度達到5—6級時,外出時必須在陰涼處行走;而在7級以上時,盡量要避免少曬太陽,在此也提醒大家,把握好紫外線的度相當重要,烈日炎炎時還是盡量選擇少曬太陽。
相關閱讀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項目名稱:超快速顯微成像系統,項目編號:2947-254hs2025g03,招標范圍:超快速顯微成像系統,招標機構:浙江豪圣建設項...2025-06-19 13:29:33
-
項目名稱:中國科學院上海微系統與信息技術研究所微納多功能光譜成像測量系統,項目編號:0834-2541SH25A219,招標范圍:...2025-06-16 14:21:53
-
中國科學院空天信息創新研究院發布了原創性研究成果合成孔徑雷達(SAR)微波視覺三維成像理論方法。。該技術通過引入雷達回波與圖像中的...2025-04-14 14:27:06
-
近日,北京中醫藥大學就“國醫國藥拔尖人才培養未來學習中心建設項目(項目編號:ZBXM20250215215846/TC251906...2025-02-21 09:12:52
-
Molecular Devices重磅推出最新一代lmageXpress HCS.ai智能高內涵成像分析系統
ImageXpress HCS.ai系統融合了先進的光學技術、直觀的操作軟件和強大的人工智能數據分析能力,旨在為科學研究和藥物研發...2025-01-24 10:24:37 -
近日,上交所發布消息,長春長光辰芯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簡稱“長光辰芯”)與其保薦人國泰君安證券股份有限公司分別向上交所遞交了撤回首...2025-01-10 13:55:54
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