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手機版
移動端訪問更便捷預測,2031年智能傳感器市場將超過2080億美元
2022年04月26日 15:49:00
來源:儀表網 點擊量:27232

近日,市場研究機構TMR發布的《2031年智能傳感器市場展望》報告在傳感器圈火了。報告提到,基于物聯網設備使用量的增加,2031年智能傳感器市場將超過2080億美元。
【化工儀器網 前瞻趨勢】近日,一份報告在傳感器圈火了。這份報告就是市場研究機構TMR發布的《2031年智能傳感器市場展望》報告。報告中,2021-2031年全球智能傳感器市場的復合增長率高達18.2%的預測得到業內人士的極大關注。報告提到,基于物聯網設備使用量的增加,2031年智能傳感器市場將超過2080億美元。
傳感器作為信息時代的感知層,是物聯網、大數據、智能制造、智慧城市等領域的基礎和數據來源,其發展和應用是衡量一個國家信息化程度的重要標志。
傳感器自誕生以來,大致經歷了結構型、固體型、智能型三個階段,隨著各類技術的進步,前兩類傳感器逐漸無法滿足對數據采集、處理等流程的需求,融合了軟件算法、人工智能技術的智能傳感器開始受到關注。
在當前智能時代的推動下,傳感器作為未來智能系統的關鍵元件,代表了新一代的感知和自知能力,發展受到物聯網、安防、智慧城市和智能制造等強勁需求的拉動。
以物聯網為例,有人曾這樣描述傳感器和物聯網的關系:如果說視頻監控是物聯網時代的“眼”,那么傳感器就是“視神經”。基于傳感器的感知,復雜的軟件算法才得以實現;而多樣化的功能需求催生傳感器市場的快速增長。
有數據顯示,到2025年,物聯網將帶來2.7-6.2萬億美元的經濟效益,其中傳感器作為物聯網技術重要的數據采集入口,也將受益迎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作為傳感器消費大國,我國傳感器行業卻面臨著“散、小、低、弱、缺芯”的現狀,大約60%的敏感元件和傳感器仍依賴進口,中高端傳感器的研發與制造能力存在較大短板。
為推動我國傳感器行業發展,2013年國家四部委發布《加快推進傳感器及智能儀器儀表產業發展行動計劃》,重點內容為使傳感器及智能儀器儀表實現微型化、數字化、模塊化、網絡化;2017年,工信部制定《智能傳感器產業三年行動計劃(2017-2019年)》,提出部署補齊設計、制造關鍵環節短板,推進智能傳感器向中高端升級等。
目前,多個省市“十四五”規劃綱要也提及傳感器,要求推進物聯網傳感器等產品的研發生產,全面提升傳感器產業鏈供應鏈競爭力,加快智能傳感器的規模化應用。河南、吉林、浙江、上海等“十四五”規劃意見稿也提及傳感器。
總體來看,智能傳感器正獲得強勁發展驅動力,并被認為在多領域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因此,國內傳感器企業要抓住機遇,立意創新,迎接挑戰,加強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智能傳感器的開發,加速現有科研成果的轉化和產業化,提高國產智能傳感器的市場占有率。
根據中國通信院對中國智能傳感器行業市場規模的測算,2016-2019年,中國智能傳感器行業市場規模CAGR約為8.3%,按此增長率進行估算,預計2026年中國智能傳感器行業市場規模達239億美元。同時,預計國產率在2021年達到31%,2026年提升至40%。
相關閱讀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近日,瑞士洛桑聯邦理工學院(EPFL)科學家利用量子效應原理,首次開發出一種無需外部光源的新型生物傳感器,為光學生物傳感技術在醫療...2025-07-01 13:20:10
-
5月12日至30日,由中國氣象局氣象探測中心聯合錫林浩特國家綜合氣象觀測試驗基地,完成國產探空儀濕度傳感器的同球比對試驗。2025-06-11 11:34:29
-
近日,復旦大學集成電路與微納電子創新學院研究團隊、腦科學研究團隊,聯合中國科學院上海技術物理研究所團隊,經過7年攻關,共同開發出全...2025-06-06 11:27:15
-
賦能智能制造與安全運行的“精準之眼”,高精度壓力測量及校準線上會議即將開啟
2025年6月4日13:00,為突破測量精度極限、構建全生命周期校準體系,化工儀器網聯合福祿克測試儀器(上海)有限公司,共同舉辦“...2025-06-03 10:37:49 -
中國科學院自動化研究所從自然界魚類身上的側線系統獲得啟發,開發了一種名為FlowSight的仿生側線傳感器。2025-05-22 11:40:00
-
致力于推動國產工業溫控智能化 普泰克驚艷亮相CIBF2025
作為工業溫控領域的技術型企業,普泰克(上海)制冷設備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普泰克”)攜其核心產品——新能源部件測試溫控系統驚艷亮...2025-05-19 10:48:45
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