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手機版
移動端訪問更便捷2022中國上市公司碳排放排行榜出爐,這三個領域排放最多
2022年09月26日 11:48:26
來源:環保在線 點擊量:4466

《中國上市公司碳排放排行榜(2022)》顯示,上榜企業中,電力、水泥、鋼鐵是碳排放的三大主要行業,電力、水泥的碳排放強度遠超其他行業。
【化工儀器網 時事熱點】2022年9月22日,“2022《財經》碳中和論壇暨中國上市公司碳排放排行榜發布會”在北京召開。會上發布了由《財經》雜志與中創碳投聯合撰寫的《中國上市公司碳排放排行榜暨雙碳領導力榜(2022)》。
《中國上市公司碳排放排行榜(2022)》由“總量榜”和“強度榜”組成,覆蓋100家高碳排放上市公司。這些公司2021年度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合計約51億噸,與現階段全國碳市場覆蓋的排放規模相當。
《中國上市公司碳排放排行榜(2022)》顯示,上榜企業中,電力、水泥、鋼鐵是碳排放的三大主要行業,電力、水泥的碳排放強度遠超其他行業。碳排放量的主要區間在1000萬噸至兩千萬噸。碳排放總量前十的企業排放量都超過1.5億噸,合計約占百家企業總排放量的44%;碳排放強度前十的企業幾乎都來自電力行業。
《中國上市公司碳排放排行榜(2022)》顯示,發電、水泥、鋼鐵三個行業上市公司數量分別29家、18家、22家,合計69家;碳排放總量分別為20.64億噸、11.26億噸、6.34億噸,合計38.23億噸,占榜單總排放量的75%;營收碳強度分別為16.50噸/萬元、11.65噸/萬元、2.91噸/萬元,其中發電、水泥營收碳強度遠高于榜單平均值2.74噸/萬元。從兩年變化看,三個行業上市公司數量共增加5家,合計碳排放較上一年度增長15.84%,在榜單總排放量中的占比與上一年度基本持平。
從碳排放分布看,有37家上市公司都位于1000萬-2000萬噸之間,較上年度增加了3家。1億噸以上的碳排放巨頭由上年度的10家增加為13家,它們分別是華能國際、國電電力、中國建材、天山股份、海螺水泥、大唐發電、中國神華、中國石化、華電國際、中國石油、華潤電力、浙能電力、榮盛石化。另外,1000萬噸以下的公司數量由14家銳減至2家。
當前,全球氣候變暖正在加劇,碳減排已成為世界各國應當極力推進的重要舉措。2020年9月22日,習近平主席宣布中國力爭在2030年前“碳達峰”、2060年前“碳中和”。
相關數據顯示,僅2022年第二季度,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下降了8%,減少了2.3億噸,這是至少十年來最大的一次。分析顯示,中國的排放量目前已連續四個季度同比下降,延續了近年來持續時間最長的下降過程。此外,2021年7月到2022年6月一年時間里,中國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減少了約3.8億噸二氧化碳,同比減少了3%。
從上述排行榜單來看,電力、水泥、鋼鐵等行業是減碳的重點領域。當前綠色能源越來越受到重視,風電、太陽能發電、生物質能發電能行業市場空間巨大。
相關閱讀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日前,農業農村部發布《關于發布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農業生物重要性狀形成與環境適應性基礎研究”等重點專項2025年度項目申報指南的通知...2025-07-09 15:11:12
-
國家發展改革委、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就零碳園區建設有關事項發布通知,支持有條件的地區率先建成一批零碳園區。2025-07-09 11:10:53
-
預算211.5萬元 廣東省韶關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采購大氣監測儀器
近日,廣東省韶關生態環境監測中心站委托廣東至衡工程管理有限公司組織公開招標,采購便攜式噪聲監測儀、便攜式O3檢測儀等大氣監測儀器,...2025-06-30 11:22:22 -
浙江省經濟與信息化廳就做好2025年度首臺(套)裝備工程化攻關項目組織相關事項發布通知。2025-06-30 10:39:33
-
工信部印發綠色低碳標準化工作實施方案 2027年擬制修訂百項以上
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印發《關于深入推進工業和信息化綠色低碳標準化工作的實施方案》,到2027年,推動制修訂綠色低碳領域標準百項以上...2025-06-27 09:47:48 -
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團隊創新性地采用“多矩形嵌套飛行方案”獲取多角度光譜數據,并構建像素級信息庫,結合改進的BRDF模...2025-06-20 11:34:50
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