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工儀器網手機版
移動端訪問更便捷產教融合 推動新質生產力加速發展
2024年04月12日 10:48:36
來源:化工儀器網 作者:宋池 點擊量:6503

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是技術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前沿性的技術創新和突破。而高校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重要融匯點,在新質生產力的形成和發展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化工儀器網 行業百態】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作出重要部署,提出要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新質生產力是以新技術深化應用為驅動,以新產業、新業態和新模式快速涌現為重要特征,進而構建起新型社會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體系的生產力,是當代社會生產力發展新方向。
新質生產力的關鍵是技術創新,特別是原創性、顛覆性、前沿性的技術創新和突破。而高校作為科技第一生產力、人才第一資源、創新第一動力重要融匯點,在新質生產力的形成和發展中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方面,高校是培養新質生產力所需人才的主陣地。新質生產力發展需要與之適配的新型勞動者。只有掌握必要的高新科技知識和勞動技能,勞動者才能運用高新技術生產出高品質的生產資料。因此高校需要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提高人才培養的質量和效率。
另一方面,高校是科技創新的主力軍,承擔著基礎研究和重大科技突破的任務。高校瞄準世界科技前沿和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開展科研攻關,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通過在關鍵核心技術上的技術突破,為新質生產力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而要發揮出高校在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中的作用,需要推動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深度融合,需要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統籌發展。這需要高校根據科技發展趨勢和戰略任務布局優化學科設置,加強基礎學科、新興學科、交叉學科的建設;也需要加強與產業的聯系,推動科研成果在實際生產中的應用,提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水平。
第61屆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將于4月15日至17日在福建福州海峽國際會展中心舉辦。本屆高博會將以“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科教融匯”為主題,服務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協同發展。

中國高等教育博覽會始創于1992年,已發展成我國高等教育領域的綜合性品牌展會,展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成就的重要窗口,政府-高校-企業協同創新、共謀發展的重要平臺,推進高等教育現代化的國家名片。
本屆“高博會”主體活動主要由“展覽展示”和“高質量學術交流活動”兩大板塊構成。展覽展示包括高新裝備展區和特色專區兩部分,匯集近千家參展企業,全方位展示教育裝備和科研設備的新產品、新技術。學術交流活動將圍繞高等教育高質量發展,舉辦五大類40余場高質量活動,參會企業6000余家,參會院校1500余所,參會高校領導1000余名、專家學者3000余名。
其中,“產學研深度融合賦能新質生產力學術交流活動”以“聚焦新發展理念,以校企協同創新為牽引,形成推進新質生產力加快發展的新動能”為主題,將圍繞促進大學和企業雙向奔赴,建立緊密的合作關系,源頭上做市場需要、企業需要的創新展開交流,研討如何有效整合產學研資源,催化生成新質生產力。
堅持教育服務高質量發展,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是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途徑。高博會將為高校與企業搭建交流與合作的平臺,促進產教融合,為新質生產力提供動力。

(掃碼免費獲取參觀門票)
相關閱讀 Related Reading
查看更多+-
近日,廣東省科學技術廳擬對“空地一體化連續變量量子保密通信示范網絡”等20個項目予以終止。現公示項目相關情況(見附件),公示時間為...2025-07-10 10:31:45
-
為維護國家安全和利益,履行防擴散等國際義務,商務部決定將漢翔航空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8家中國臺灣地區實體列入出口管制管控名單。2025-07-10 09:54:48
-
今年1—6月,我國新批準建立國家標準物質524項,同比增長78.8%,涉及研制單位51家。其中,國家一級標準物質31項,占比5.9...2025-07-09 15:27:33
-
近日,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安排超3000億元支持2025年第三批“兩重”建設項目。至此,今年8000億元“兩重”建設項目清單已全部...2025-07-09 11:20:11
-
國儀之光,破局時刻 | analytica China 2026 早鳥優惠倒計時60天!
第十三屆慕尼黑上海分析生化展(analytica China 2026)將于2026年11月16-18日在上海新國際博覽中心N1-...2025-07-08 18:54:07 -
浙江省科學技術廳發布《省實驗室、省技術創新中心補助資金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時間:2025年7月4日至2025年7...2025-07-08 15:21:42
版權與免責聲明
- ①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②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③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