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上海島韓實業有限公司>>公司動態>>多種因素造成自動化產業在中國發展緩慢
從國內目前的行業現狀來看,中國企業在自動化這臺大戲中依然處于“配角”的位置。創新
能力不足、人才不夠、知識產權保護薄弱等對中國自動化發展形成了阻礙。雖然中國正在極力推
進工業轉型升級,但在國內工業自動化市場上扛著大旗占領陣地的依然是國外品牌。
在2012年的一次自動化設備交流會上,有專家分析,一家工業自動化企業,投資一個新產
品,從立項到成熟,在市場中占據一席之地,為企業帶來利潤,5年的時間并不算長。然而,誰
又能保證這家企業能平安地渡過這5年呢?這并非危言聳聽,而是擺在許多中國工業自動化企業
面前的現實問題。目前,許多中國工業自動化企業的產品線不全,新老產品的生命期沒有形成重
疊,從而造成產品斷代。老產品競爭力越來越差,利潤越來越低,而新產品卻遲遲不能挑起大梁
,企業就此一蹶不振。有關專家指出主要有兩條原因:其一,主觀上急功近利;其二,客觀上,
大多數中國工業自動化企業都存在缺乏資金支持、人才流失嚴重的困難。
而自主知識產權的匱乏又是另外一個致命殺機,這對于技術實力強勁的中國工業自動化企業
來講無異于釜底抽薪。
產業鏈的不完整,又使得中國工業自動化企業孤掌難鳴。
受傳統體制和觀念的影響,中國工業自動化行業中依然存在著“重研究開發、輕產業化”的
傾向。很多技術成果出不了試驗室,zui終被束之高閣。國家投入資金有限,企業和研究機構缺乏
資本運作、風險投資的意識和能力。與工業自動化相關的原材料加工、元器件制造行業的技術水
平低,難以提供支持。而在國外的工業自動化領域,基礎研究、產業化、生產制造已經形成了一
套完整的體系。很多跨國公司將研發機構設在歐、美、日等科技發達、技術人才密集的國家和地
區;將產業化工作放在中國臺灣、新加坡等地,這些地區有大批早年做OEM起家的企業,在把基
礎技術轉化為成熟產品方面積累了豐富經驗,而成本要比歐美日低很多;當產品進入穩定期,大
批量的生產制造工作就轉入設在中國、馬來西亞、印尼等發展中國家成本更低的工廠來完成。當
然,這需要企業本身具有相當的規模和實力,但其產業化的模式確實值得中國企業借鑒。
在聚集了眾多強手的工業自動化領域,國內企業要想爭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其難度可想
而知。但很多民族企業的崛起已經讓我們看到了希望。認清自己存在的問題,并對癥下藥,相信
中國的工業自動化企業早晚有一天能夠打破僵局。
請輸入賬號
請輸入密碼
請輸驗證碼
以上信息由企業自行提供,信息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合法性由相關企業負責,化工儀器網對此不承擔任何保證責任。
溫馨提示:為規避購買風險,建議您在購買產品前務必確認供應商資質及產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