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產品關鍵字:
郵編:200000
聯系人:王小姐
電話:021-59989018
傳真:
手機:15201736385
售后電話:15201736385
留言:發送留言
個性化:www.shyskits.com
網址:www.shyskits.com
商鋪:http://www.acromondplus.com/st175729/
我首套生態系統監測與預警系統投入使用
最近更新時間:2013-8-23
提 供 商:上海研生實業有限公司資料大?。?/span>23.1KB
文件類型:JPG 圖片下載次數:178次
資料類型:未知文件瀏覽次數:331次
我國首套生態系統監測與預警系統研制成功,并在長江上游的四川寶興縣和云南麗江市投入使用。這是中科院地理科學與資源研究所研究員何建邦5月6日接受科技日報記者專訪時透露的。
長江上游地區是我國重要生態屏障、水源涵養地和集水區,礦產資源豐富、植被茂密,生活著大量物種,其中包括大熊貓、金絲猴,被稱為“生物多樣性寶庫”。但是該地區又是典型的生態環境脆弱帶,經濟較為落后,粗放式的發展造成了水土流失,部分物種瀕臨滅絕或已經滅絕。
生態監測與預警系統是中科院地理所、中科院植物所、中國環科院、中國人民大學等國內技術機構共同創建而成。其中,中國環科院設計出水源涵養監測與預警模型和碳存貯/吸收監測與預警模型;中科院植物所設計出生物多樣性保育監測與預警模型;中國人民大學設計出生態系統功能經濟社會影響監測與預警模型;中科院地理所設計出土壤保持監測與預警模型以及系統出各專題模型。
何建邦說,系統內容主要包括基礎地理、生態環境、社會經濟等信息在內的基礎數據庫,針對生態系統的水源涵養、水土流失、生物多樣性保育、碳增匯4大功能的專題運行模型和綜合運行模型;繪制為實地監測支持的相關地圖,完成了長江上游1∶100萬和兩個示范區1∶5萬的基礎地理圖、土地利用圖、植被圖、水系圖和多種衛星影像圖等。
何建邦解釋說,生態因素龐大,彼此關系錯綜復雜,科研人員和基層工作人員調研所獲得的大量數據和圖片,顯得零碎、不系統。通過生態系統監測與預警系統,輸入調查數據,輸出的是總結性的數據、地圖和各種分析、評價,并能制定檢索目錄,還可用航測方法來檢查分析獲得的各種結論,有助于政策決策者和執行者做出科學決定,并準確地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