噴霧干燥機的售后服務好
噴霧干燥機的售后服務好
噴霧干燥機價格目前系統上線大型儀器設備8000余臺套,價值超過110億元;用戶數達到4萬余人,已成為內規模大的實驗室儀器設備在線服務和運行管理系統。”搭建共享大平臺科研設施與儀器的利用率不高、部分科研設施與儀器重復建設和購置,這是存在于科研資源利用域多年的問題。為此,2014年頒布了《務院關于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高水平的科研裝備和技術服務對開展高水平前沿研究的作用不言而喻。對于中科院的科研人員而言,使用科研裝備不本研究所,他們還有個選擇——那就是打開“科學院儀器設備共享管理平臺V3.0系統”,利用全院的共享系統完成科研實驗工作。中科院條財局裝備項目管理辦公室主任張紅松對《科學報》記者說:“2017年12月22日,V3.0系統建設項目順利通過專驗收,系統上線推廣年多來,經過試運行和各方面的測試,表現穩定性能良好。
中科院作為“科技隊”,早在2008年就開始了建立公共技術支撐體系的探索,同時搭建科研儀器共享平臺。張紅松說:“2008年在多方調研的基礎上,我們著手建立儀器設備共享管理平臺V1.0系統,是在南京土壤所科研共享平臺的基礎上加以改進,2009年實現了系統上線。”新生事物總有許多不完善的地方,1.0版本投入使用后,很多問題暴露出來。“當時邊使用邊完善功能,我們決定進行2.0版本升級,把新功能添加進去。”張紅松告訴記者。儀器設備共享平臺2.0版本經推出,就獲得了科研人員的大量關注,加入平臺的儀器設備從2000臺迅速增長到6000臺。“我們沒想到2.0版本這么受歡迎,上線儀器設備數量下子超出了原來的三倍,軟件設計有定的缺陷,系統擴展受到了很多限制。”張紅松表示。“當時大的問題就是系統反應速度慢,點下鼠標,頁面很久都不動。”回憶起當時的情景,張紅松說:“我每天都收到大量意見和投訴,心理壓力特別大。”“我們的初衷是為科研人員服務。”在巨大的困難面前,科學院導給予強有力的支撐,重新組織項目團隊,頂住了壓力,琢磨如何進步升級系統,改善用戶體驗。2014年,醞釀許久的V3.0系統開始籌備,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承擔了系統建設工作。
為科研提供服務支撐V3.0系統項目負責人、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管理信息化部主任焦文彬說:“說實話,大型儀器管理是很的件事,當時我心里也沒底,幾乎是硬著頭皮接下來任務。”經過認真分析和討論,焦文彬團隊得出結論——系統的核心問題就是架構不完善。在經費有限的情況下,他們找專提意見、完善方案,終于克服了這個難題。2016年10月,V3.0系統上線運行。中科院計算機網絡信息中心管理信息化部工程師史廣軍說:“V3.0在系統設計上有了很大改進,用戶體驗加便捷,業務支持加全面,業務配置加靈活,同時用戶也可以在移動端上完成預約、審核等工作,系統性能得到了大幅提高。”張紅松說:“新系統現在每次點鼠標,反應速度都在毫秒級。如果說花了大量資金實現,相對容易,但在經費較少的情況下達到這種水平,這就是項目組全體人員的付出和努力。”經過年的調試,平臺交出了份亮眼的成績單。系統已在中科院15個大型儀器區域中心、114個研究所成功應用。截2017年11月底,共享平臺年度使用機時已突破1000萬小時,處理委托單數近60萬單。“儀器共享平臺運行將近10年,積累了很多數據,進行系統優化和升級切換時,我們開發了數據遷移工具。”焦文彬告訴記者。由于很多科研人員在白天要通過系統進行儀器預約,管理信息化部的工作人員通常選擇在周末或者半夜開展數據遷移工作。“從V2.0到V3.0,其間積累的數據量很大,定不能出差錯,那段時間加班是常便飯。詳情請咨詢噴霧干燥機廠,成都喬躍電子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