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N-SH人神經母細胞瘤細胞系
SK-N-SH人神經母細胞瘤細胞系是研究神經母細胞瘤的標gan模型,以神經元和神經膠質雙向分化潛能、豐富神經標志物表達及穩定惡性表型為核心特征,在腫瘤發生機制、細胞分化調控及靶向藥物研發中占據重要地位,為解析神經母細胞瘤從原始神經嵴細胞惡變到進展的全程提供了可靠實驗載體。
來源與背景:1970 年從 4 歲女性患者骨轉移灶分離建立,屬未分化型神經母細胞瘤細胞系。相比原發灶來源細胞,其更貼近腫瘤經血行轉移后的生物學狀態,尤其適合研究遠處播散機制。作為首ge發現的雙向分化神經母細胞瘤細胞系,長期傳代后仍保持分化特性,填bu了該類型腫瘤分化研究模型空白,至今仍是國際神經母細胞瘤分化研究的關鍵參照。
細胞特性:形態呈多形性,含小型圓形未分化神經母細胞及大型多極神經元樣細胞,貼壁生長并形成神經突樣結構,細胞質含神經顆粒,核圓、核仁明顯,核質比 1:1.2,具典型惡性形態。核心特征包括:雙向分化潛能,特定條件下可向神經元(表達 NSE、MAP2)或神經膠質(表達 GFAP)分化,佛波酯可誘導膠質分化,是分化調控機制研究的理想模型;神經標志物富集,基礎狀態即高表達 NF、Syn,NF 水平為其他神經母細胞瘤細胞系的 1.5-2 倍;增殖與侵襲能力,倍增時間 48-60 小時,克隆形成率 55%,裸鼠成瘤率 100%,Transwell 穿透能力是正常神經嵴細胞的 5-7 倍。傳代用常規消化液處理 2-4 分鐘,比例 1:3-1:5,傳代 50 次仍保分化潛能。
培養條件:采用含 10% 胎牛血清的 MEM 培養基,添加 1% 非必需氨基酸及抗菌劑,37℃、5% CO?環境培養。細胞密度需 30%-70%,過度匯合使分化比例升高,未分化細胞減少 15%-20%。對誘導分化劑敏感,傳代時用含血清培養基終止消化以保護膜表面分化相關受體。凍存液為 10% DMSO 胎牛血清,復蘇后 24 小時貼壁率超 85%,活性穩定。
檢測鑒定:無微生物污染,符合實驗標準。免疫細胞化學顯示 NF、Syn 陽性,誘導后 NSE 上調、GFAP 陽性,表型典型。核型為亞二倍體,含 1 號染色體短臂缺失、17 號染色體三體,與 60% 臨床樣本遺傳學改變一致。功能驗證中,誘導處理后增殖降 30%,神經突增長 2-3 倍,證實分化潛能與臨床誘導治療反應吻合。
應用領域:分化機制研究中,揭示 MYCN 基因擴增是未分化狀態的關鍵,沉默后細胞自發向神經元分化,NSE 上調 2-3 倍,為分化阻滯機制提供線索。藥物篩選中,用于評估誘導分化藥物,通過檢測分化比例、增殖及凋亡篩選有效藥物,與靶向藥聯用協同增效。轉移研究中,其高表達 MMP-2、MMP-9 降解神經基質,靶向抑制可降低侵襲力,為抗轉移藥物提供靶點。此外,可研究與神經微環境的互作,其分泌的神經營養因子與周圍神經細胞因子形成雙向調節,為微環境依賴性研究奠定基礎。
相較 SH-SY5Y 等細胞系,SK-N-SH 的雙向分化潛能更強,能全面模擬不同分化階段特征。對其研究可為 “分化誘導治療" 提供依據,推動神經母細胞瘤治療策略優化。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詳細信息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