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R8383大鼠肺泡巨噬細胞系
NR8383大鼠肺泡巨噬細胞系在肺部疾病研究領域應用廣泛,憑借其保留的肺泡巨噬細胞核心功能,成為探究肺部炎癥反應、感染機制及免疫調節的重要實驗模型,為呼吸系統相關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細胞工具。
細胞特性與來源背景:該細胞系源于大鼠肺泡巨噬細胞,經原代培養和永生化處理建立。細胞形態呈圓形或不規則形,胞質豐富,可見大量吞噬顆粒,細胞核呈腎形或分葉狀,位于細胞一側,核仁不明顯。生長方式以貼壁生長為主,部分細胞輕微懸浮,傳代后 24 小時貼壁率約 92%。核心參數表現穩定:倍增時間約 48 小時,連續傳代 50 次后仍保持穩定的生物學特性;巨噬細胞特異性標志物如 CD68、F4/80 等表達陽性,經流式細胞術檢測陽性率達 94%,細胞純度達 95% 以上;無細菌、真菌、支原體及病毒污染,保障實驗結果的準確性。
科研應用價值:在肺部炎癥機制研究中,NR8383 細胞受脂多糖(LPS)刺激后,會大量分泌腫瘤壞死因子 -α(TNF-α)和白細胞介素 - 6(IL-6),24 小時分泌量分別達 320pg/ml 和 280pg/ml,可模擬肺部感染時的炎癥反應,為解析炎癥信號通路提供理想模型。在抗感染研究方面,該細胞對肺炎鏈球菌、流感病毒等病原體具有吞噬能力,吞噬率分別達 65% 和 58%,能很好地模擬肺泡巨噬細胞的抗感染過程,助力抗感染藥物的篩選。此外,在肺纖維化研究中,轉化生長因子 -β1(TGF-β1)可誘導該細胞向促纖維化表型轉化,α- 平滑肌肌動蛋白(α-SMA)表達量增加 2.3 倍,可用于探究巨噬細胞在肺纖維化中的作用機制。
科研應用價值:在肺部炎癥機制研究中,NR8383 細胞受脂多糖(LPS)刺激后,會大量分泌腫瘤壞死因子 -α(TNF-α)和白細胞介素 - 6(IL-6),24 小時分泌量分別達 320pg/ml 和 280pg/ml,可模擬肺部感染時的炎癥反應,為解析炎癥信號通路提供理想模型。在抗感染研究方面,該細胞對肺炎鏈球菌、流感病毒等病原體具有吞噬能力,吞噬率分別達 65% 和 58%,能很好地模擬肺泡巨噬細胞的抗感染過程,助力抗感染藥物的篩選。此外,在肺纖維化研究中,轉化生長因子 -β1(TGF-β1)可誘導該細胞向促纖維化表型轉化,α- 平滑肌肌動蛋白(α-SMA)表達量增加 2.3 倍,可用于探究巨噬細胞在肺纖維化中的作用機制。
培養與保存規范:推薦使用含 10% 胎牛血清的 F-12K 培養基,添加 1% 抗生素混合液預防污染,培養環境為 37℃、5% CO?飽和濕度的恒溫培養箱。培養基應每 2 天更換一次,確保營養充足。傳代時,先吸去舊培養基,用 PBS 清洗細胞 2 次,加入溫和的消化液,37℃孵育 5-8 分鐘,待細胞松動后,加入含血清的培養基終止消化,輕輕吹打制成細胞懸液,按 1:2-1:3 的比例接種到新的培養瓶中,每 4-5 天傳代一次,維持細胞融合度在 70%-80% 之間。凍存時,選用含 20% 胎牛血清和 10% DMSO 的 F-12K 培養基作為凍存液,將細胞濃度調整為 1×10?-5×10?個 /ml,分裝到凍存管后,經程序降溫盒梯度降溫至 - 80℃,次日轉入液氮長期保存。復蘇時,將凍存管從液氮中取出,迅速放入 37℃水浴中融化,離心去除凍存液后,接種到含新鮮培養基的培養瓶中,24 小時后更換培養基。
NR8383 大鼠肺泡巨噬細胞系以其穩定的生物學特性、明確的功能特征及易于培養的優勢,在肺部疾病基礎研究和藥物研發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推動呼吸系統領域研究的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詳細信息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