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ML2小鼠肺成纖維細胞系
WML2小鼠肺成纖維細胞系在肺部疾病研究領域具有重要地位,憑借其貼近生理狀態的生物學特性,成為探索肺組織穩態維持、肺部疾病發病機制及藥物篩選的優質實驗模型,為呼吸系統相關研究提供了可靠的細胞工具。
細胞特性與來源背景:該細胞系來源于 BALB/c 小鼠的正常肺組織,經原代分離、純化培養后建立。細胞形態呈現典型的成纖維細胞特征,多為長梭形,部分呈不規則星形,細胞質豐富,細胞核呈橢圓形,位于細胞中央,核仁清晰可見。細胞生長方式為貼壁生長,排列較為疏松,在培養過程中常呈現放射狀或柵欄狀分布,傳代后 24 小時貼壁率可達 94%。核心參數穩定:qun體倍增時間約 26-30 小時,連續傳代 35 次后仍保持正常的二倍體核型(40 條染色體,XY 性別決定);成纖維細胞特異性標志物波形蛋白(Vimentin)免疫熒光染色呈強陽性,角蛋白(Cytokeratin)染色為陰性,細胞純度達 95%;經嚴格檢測,無細菌、真菌、支原體及病毒污染,確保實驗結果的準確性和可重復性。
科研應用價值:在肺纖維化研究中,WML2 細胞在特定細胞因子誘導下,能向肌成纖維細胞轉化,α- 平滑肌肌動蛋白(α-SMA)的表達量會顯著上升,膠原合成量增加約 2 倍,很好地模擬了肺纖維化的關鍵病理過程,可用于評估抗纖維化藥物的療效。在肺部炎癥反應研究方面,該細胞系對脂多糖(LPS)刺激反應敏感,受到刺激后會分泌大量的腫瘤壞死因子 -α(TNF-α)和白細胞介素 - 1β(IL-1β),24 小時內其分泌量分別可達 78pg/ml 和 95pg/ml,為研究肺部炎癥的信號調控通路提供了理想的細胞模型。此外,在肺組織損傷修復研究中,WML2 細胞能分泌多種促進上皮細胞增殖和遷移的因子,其條件培養基可使肺上皮細胞的劃痕愈合率在 24 小時內提高 35%,有助于深入探究肺組織損傷后的修復機制。
培養與保存規范:推薦使用含 10% 胎牛血清的 MEM 培養基,添加 1% 抗生素混合液以預防污染,培養環境為 37℃、5% CO?飽和濕度的恒溫培養箱。傳代時采用 0.25% 胰dan白酶 - EDTA 消化,待細胞形態變圓、細胞間隙增大時終止消化,傳代比例為 1:4-1:6,每 3-4 天傳代一次,避免細胞融合度過高(超過 85%)而導致功能異常。凍存液配方為基礎培養基 + 10% DMSO+20% FBS,經程序降溫后放入液氮中保存,復蘇后細胞存活率可達 89% 以上,在 3-4 代內可恢復正常的增殖能力。運輸方式可選擇干冰凍存管運輸或 T-25 培養瓶活細胞運輸,收到細胞后應立即更換培養基,觀察 24 小時,確認細胞生長狀態良好后再進行后續實驗操作。該細胞系僅限科研使用,禁止用于臨床診療相關研究。
WML2 小鼠肺成纖維細胞系以其穩定的生物學特性、明確的功能特點及易于培養的優勢,在肺部疾病基礎研究和藥物研發中發揮著重要作用,為揭示肺部疾病的發病機制和開發新的治療方法提供了有力支持。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詳細信息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