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S-1大鼠胰島細胞瘤細胞系
INS-1大鼠胰島細胞瘤細胞系作為源自大鼠胰島 β 細胞惡性轉化的腫瘤模型,因保留葡萄糖依賴性胰島素分泌功能,在糖尿病發病機制及胰島 β 細胞功能研究中占據重要地位,成為探究 β 細胞增殖調控與代謝紊亂的關鍵實驗工具。
細胞特性與來源背景:該細胞系源自大鼠自發性胰島細胞瘤,經原代培養和克隆化篩選建立。細胞形態以上皮樣為主,呈多邊形或短梭形,胞質豐富,可見細小分泌顆粒,約 15% 細胞形成胰島樣細胞團,細胞核呈圓形或橢圓形,核仁清晰。生長方式為貼壁生長,部分細胞呈半懸浮狀態,傳代后 24 小時貼壁率達 88%。核心參數表現出胰島 β 細胞特征:倍增時間約 72 小時,連續傳代 50 次后染色體核型不穩定(染色體數約 44-46 條);β 細胞標志物胰島素、谷an酸脫羧酶 65(GAD65)免疫熒光陽性率達 92%,胰高血糖素表達陰性;葡萄糖刺激胰島素分泌(GSIS)功能顯著,20mM 葡萄糖處理 2 小時后,胰島素釋放量是基礎狀態的 5.3 倍;無微生物污染,細胞純度達 96%,保障實驗結果可靠性。
科研應用價值:在糖尿病機制研究中,INS-1 細胞在高糖環境(30mM)培養 7 天后,胰島素分泌量下降 42%,凋亡率升高 35%,β 細胞轉錄因子 PDX-1 表達量減少 58%,可模擬 2 型糖尿病中 β 細胞功能衰竭過程,為解析糖毒性損傷機制提供理想模型。藥物篩選領域,該細胞對胰島素增敏劑反應敏感,經二jia雙胍處理后,GSIS 功能恢復 32%,AMPK 磷酸化水平升高 2.1 倍,適用于評估 β 細胞保護藥物療效。在 β 細胞增殖研究方面,細胞在 GLP-1 類似物刺激下,增殖活性提升 40%,Cyclin D1 表達量增加 3.7 倍,能很好地模擬體內 β 細胞再生過程,助力增殖調控機制探究。此外,將細胞與巨噬細胞共培養構建炎癥模型,可研究慢性炎癥對 β 細胞功能的影響。
培養與保存規范:推薦使用含 10% 胎牛血清的 RPMI-1640 培養基,添加 1mM 丙酮酸鈉、50μM β- 巰基乙醇及 1% 抗生素,培養環境為 37℃、5% CO?飽和濕度。培養基需每 48 小時更換,維持葡萄糖濃度在 11.1mM 以保持功能穩定。傳代時采用 0.25% 胰dan白酶 + EDTA 消化 5 分鐘,傳代比例 1:2-1:3,每 5-6 天傳代一次,避免細胞過度融合。凍存液配方為培養基 + 10% DMSO+20% 胎牛血清,程序降溫后液氮保存,復蘇存活率達 85%,3 代內可恢復 GSIS 功能。運輸采用 T-25 培養瓶活細胞運輸,收到后靜置 24 小時換液,觀察細胞團形態正常后開展實驗。該細胞系僅限科研使用,操作需避免頻繁換液影響分泌功能。
INS-1 大鼠胰島細胞瘤細胞系以其du特的糖敏感性分泌功能與 β 細胞特性,在糖尿病研究與藥物開發中不可替代,為揭示代謝性疾病的細胞機制提供了可靠的實驗平臺。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詳細信息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