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615小鼠乳頭狀肺腺癌瘤株細胞系
P615小鼠乳頭狀肺腺癌瘤株細胞系,貼壁生長,呈乳頭狀結構,成瘤快,表達 TTF-1,適用于肺腺癌乳頭狀亞型機制及藥物篩選研究。
P615 小鼠乳頭狀肺腺癌瘤株細胞系源自 615 近交系小鼠的自發性肺腺癌,是保留乳頭狀結構特征和腺上皮分化特性的惡性腫瘤模型,在肺腺癌乳頭狀亞型的發病機制、形態發生及靶向治療研究中具有du特jia值,為解析這種特殊病理亞型的生物學行為提供了理想工具。
該細胞系呈現典型的乳頭狀肺腺癌細胞形態與表型特征。顯微鏡下,細胞呈柱狀或立方狀,貼壁生長時傾向于形成乳頭狀突起結構,細胞排列成多層,中心可見纖維血管軸心樣結構,這一形態特征與人類乳頭狀肺腺癌的病理表現高度一致。細胞核呈橢圓形,位于細胞基底部,核質比中等,染色質呈細顆粒狀,可見 1-2 個核仁,核分裂象中等(每 10 個高倍視野 4-6 個),胞質豐富,含嗜酸性顆粒,部分細胞可見頂漿分泌現象。免疫表型分析顯示,細胞高表達肺腺癌特異性標志物甲狀腺轉錄因子 - 1(TTF-1)和表面活性蛋白 C(SP-C),流式細胞術檢測陽性率分別達 92% 和 85%,同時表達上皮細胞黏附分子(EpCAM)和細胞角蛋白 18(CK18),證實其肺泡 Ⅱ 型上皮細胞起源,其中 TTF-1 的持續高表達是其區別于其他肺腺癌亞型的關鍵特征。
體外培養體系中,P615 細胞展現出du特的生長特性與形態維持能力。最適培養條件為含 10% 胎牛血清的 DMEM/F12 培養基,添加 1% 非必需氨基酸,在 37℃、5% CO?環境下,傳代周期約 60 小時,對數生長期細胞活力達 90% 以上,倍增時間約 40 小時。其顯著特點是在體外可自發形成乳頭狀結構,掃描電鏡下可見細胞表面形成細長的乳頭狀突起,長度達 20-30μm,突起表面覆蓋微絨毛,這種結構形成能力與其高表達細胞極性相關蛋白 Par3 密切相關,沉默 Par3 后,乳頭狀結構形成率下降 70%,細胞排列變得紊亂。軟瓊脂克隆形成率達 28%,克隆形態呈乳頭狀隆起,中心致密、邊緣疏松,反映其體內成瘤的結構特征。凍存復蘇性能良好,液氮凍存后復蘇存活率超 85%,連續傳代 45 次后,乳頭狀結構特征和 TTF-1 表達無明顯改變,保證實驗的穩定性與可重復性。
P615 細胞的核心價值體現在其對乳頭狀肺腺癌形態發生的精準模擬,為研究腫瘤組織結構形成機制提供了模型。在動物成瘤模型中,將 1×10?個細胞接種于 615 小鼠肺葉,14 天形成原發瘤,21 天腫瘤組織呈現典型的乳頭狀結構,可見多層腫瘤細胞圍繞纖維血管軸心生長,與體外培養的形態特征一致,且 TTF-1 表達持續陽性。通過連續切片分析發現,腫瘤的乳頭狀結構形成經歷 "單層細胞增殖 - 極性重塑 - 突起延伸 - 軸心形成" 四個階段,這一過程與體內肺泡結構的異常分化密切相關,β- 連環蛋白在細胞頂端的異常聚集可能是結構形成的關鍵調控因素,免疫熒光顯示其在乳頭狀突起頂端的表達量是基底部位的 3 倍。
在發病機制研究中,該細胞系揭示了乳頭狀亞型te有的分子異常。基因測序顯示,細胞存在 EGFR 基因第 19 外顯子缺失突變,導致 EGFR 激酶活性持續激活,相關檢測顯示磷酸化 EGFR(p-EGFR)表達量較正常肺泡上皮細胞高 8 倍,下游信號分子 ERK 和 Akt 的磷酸化水平也顯著上調。使用 EGFR 抑制劑處理后,細胞增殖率下降 55%,乳頭狀結構形成率下降 60%,證實 EGFR 突變是其惡性增殖和形態發生的重要驅動因素,這一特征與人類乳頭狀肺腺癌中 EGFR 突變高發的臨床數據相符。此外,細胞中 Wnt/β- 連環蛋白信號通路異常激活,β- 連環蛋白核轉位增加,可結合至 cyclin D1 啟動子區域,促進細胞周期進展,β- 連環蛋白抑制劑處理可使細胞 G1 期比例增加 30%。
在轉移機制研究中,P615 細胞展現出不同于其他肺腺癌亞型的轉移特性。尾靜脈注射實驗顯示,其腦轉移傾向較高,28 天腦轉移率達 45%,而肺內轉移率為 30%,這種器官特異性轉移與細胞高表達 CXCR4 相關,該受體可與腦內高表達的 CXCL12 結合,促進腫瘤細胞在腦內定植,CXCR4 拮抗劑處理可使腦轉移率下降 50%。體外侵襲實驗顯示,細胞對血腦屏障內皮細胞的穿透能力是其他肺腺癌細胞系的 1.8 倍,這種能力與其高表達基質金屬蛋白酶 - 2(MMP-2)相關,MMP-2 可降解血腦屏障的基底膜成分,抑制劑處理后穿透率下降 65%。
在藥物篩選應用中,該細胞系是評估乳頭狀肺腺癌靶向藥物的理想模型。基于其 EGFR 突變特性,對 EGFR 抑制劑敏感性高,處理后細胞凋亡率達 40%,乳頭狀結構解體。聯合用藥實驗顯示,EGFR 抑制劑與 MEK 抑制劑聯用可使殺傷率提升至 70%,較單藥治療提高 30%,且能有效抑制腦轉移灶生長。
在腫瘤微環境研究中,P615 細胞與腫瘤相關成纖維細胞(CAFs)的相互作用為解析乳頭狀結構形成提供了線索。共培養實驗顯示,CAFs 分泌的肝細胞生長因子(HGF)可激活腫瘤細胞的 c-Met 信號通路,促進乳頭狀突起延伸,突起長度增加 2 倍,HGF 中和抗體可阻斷這種作用。在缺氧條件下,細胞 HIF-1α 表達上調,誘導血管內皮生長因子 A(VEGFA)分泌增加,促進腫瘤內血管生成,為乳頭狀結構的纖維血管軸心提供血供,VEGFA 抗體處理可使乳頭狀結構形成率下降 45%。
以上信息僅供參考,詳細信息請聯系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