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室安全密碼 | 實驗室“防腐”方針
閱讀:1970 發布時間:2020-6-29
腐蝕品是指能灼傷人體組織,或對金屬等物品造成損壞的固體或液體。通常也具有易燃易爆的危險性,有的還具有高毒性。
堿性腐蝕品:
多是強堿及其高濃度的水溶液,如氫氧化鈉、氫氧化鉀、硫氫化鈣等。
堿液的脂溶性使之可穿透皮膚,破壞體內蛋白結構,對人體造成損害。
強堿液在高溫下也會腐蝕金屬,常溫還可緩慢與玻璃發生反應,因此其玻璃盛器需使用橡膠塞。
一些腐蝕品隱藏很深,如溴、氯硅烷、酰氯等化合物因為反應或分解時容易形成酸性物質,氧化鉀、硫化鋇、乙醇鈉、水合肼、乙二胺等化合物因為反應或溶解時可形成堿性物質,均具有較強的腐蝕性。
對于腐蝕品的存儲和使用,我們應當“約法三章”
一、首先了解腐蝕品的強酸堿性與氧化還原性,遠離熱源和可燃物,避免與可反應物質隨意混放。
二、在使用腐蝕品時要佩戴好護目鏡,實驗服和防護手套。特別注意乳酸手套不耐強酸強堿和強氧化劑,必須佩戴具有一定厚度的合成橡膠手套。必要時需要佩戴防毒面具。
三、對腐蝕品的參加的反應需要在低濃度,低溫條件下緩慢滴加,并在通風櫥內進行。其廢液需單獨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