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電保護測試儀中AFL裝置基本工作原理
自動按頻率負荷裝置的工作原理,可用下圖說明,假定變電所饋電母線上有多條供配電線路,俺店里用戶的重要性分為n個級別和n個特殊級。基本級是不重要的負荷,特殊級是較重要的負荷,每一級均裝有自動按頻率減負荷裝置,它由頻率測量元件f,延時元件△t和執行元件CA三部分組成。
基本級的作用是根據系統頻率下降的程度,一次切除不重要的負荷,以便限制系統頻率繼續下降。例如,當系統頻率降至f1時,級頻率測量元件啟動,經延時△t1后執行元件CA1動作,切除級負荷△P1;當系統頻率降至f2時,第二級頻率測量元件啟動,經延時△t2后執行元件CA2動作,切除第二季負荷△P2.如果系統繼續下降,則基本級的n級負荷有可能全部被切除。
當基本級全部動作后,若系統頻率長時間停留在較低水平上,則特殊級的頻率測量元件fsp啟動,經延時△tsp1后切除級負荷△Psp1;若系統頻率仍不能恢復到接近與fR,則將繼續切除較重要的負荷,知道特殊級的全部負荷切除完。
從AFL裝置的動作效果來看,級動作頻率f1宜高些,但是f1整定得過高,短時頻率下降容易引起誤動作,影響用戶用電的可靠性,同時也為充分利用系統的旋轉備用容量。規定規定:級動作頻率f1整定以不超過49.1Hz為宜。
AFL裝置zui末一級動作頻率由系統所允許的zui低頻率下限來確定,大于核電廠冷卻介質泵低頻保護的整定值,并留有不小于0.3-0.5Hz的裕度,以保證這些機組繼續聯網運行;其他一般情況,為保證火電廠的繼續安全運行,應限制頻率低于47.0Hz的時間不超過0.5s,以避免事故進一步惡化。
由此可見,AFL裝置級和zui末級動作頻率之差△f afl在2Hz左右。
為了使AFL裝置各級按順序動作,相鄰兩級的動作頻率之差△fx要選擇合適。若△fx選擇過大,對系統安全運行不利,起不到AFL裝置的作用;若△fx選擇過小,由于測頻繼電器的測量誤差,可能使后一級先動作。
為了滿足AFL裝置選線的第二點,要求每級切除的負荷適當。若某級切除負荷過多,頻率回升穩定可能會高于允許值;若某級切除負荷過少,起不到及時阻止頻率下降的作用,一般滿足AFL裝置選擇性的級差△fx=0.5Hz。
AFL裝置一般選擇性極差△fx(約0.5Hz),動作級數智能分5~6級,在現代大規模電力系統中每級斷開的負荷功率也較大,有時會出現頻率過恢復或欠恢復現象。要解決這個問題的措施就是增加級數,減少級差,減少每級斷開的負荷功率,對兩級間的選擇性問題沒有必要過分強調。發達國家早在20實際70年代就規定無選擇性zui小級差為0.1Hz,對我過跨省大規模電力網,AFL裝置采用無選擇性級差也是一種趨勢。
在AFL裝置分級動作過程中,可能出現下述兩種情況:其一,第n級動作后,頻率回升穩定值不能滿足要求,懸浮于規定恢復頻率zui低值49.5Hz以下的某頻率值,如下圖所示中的曲線1;其二:第n級動作后,頻率繼續下降,但不足以使第n+1級動作,懸浮于fn+1頻率之上的某頻率值(曲線2)。
這兩種情況,顯然不滿足規程對頻率的要求。為消除這種現象,在AFL裝置中設置特殊級,其動作頻率為恢復頻率zui低值,即fop=fR·min=49.5Hz。考慮到附加級動作時系統頻率處于穩定,為防止誤動作,特殊級帶10-20s的時限。
從AFL裝置作用效果來看,頻率級差愈小,延時愈短,愈有利于抑制系統頻率下降,但也容易使AFL裝置誤動作。系統振蕩時頻率偏離額定值、負荷反饋、系統發生短路或負荷突變現象引起系統頻率暫時波動,都可能使AFL裝置誤動作。為防止上述情況下AFL裝置的誤動作,要求AFL裝置動作帶一定時延,但是不能太長,一般允許帶0.15~0.5時限,現代電力系統中較動作時一般延時0.2S
系統發生故障后頻率變化過程上圖所示,頻率變化可劃分兩個階段:階段是快速下降階段,在這個階段要求自動按頻率減負荷裝置分成幾級(3~6級)的短延時(如0.5S)切除部分負荷,切除的容量通過分析計算確定,并按負荷的重要性排列次序;第二階段是緩慢恢復階段,在這個階段也按頻率分幾級(1~3級)以長延時(20S)切除另一部分負荷。這也是為了防止萬一功率缺額太大,基本級切除容量不足,使頻率長時間停留在較低的水平上,而采取的一種補救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