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作為未來的顛覆性、戰略性技術,已經成為競爭的新焦點和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為培育人工智能新業態,加快我國新一代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我國制造業提供強有力科技和信息化支撐,2017年12月底,工信部正式印發了《促進新一代人工智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計劃中重點培育八項智能產品和四項核心基礎,而智能傳感器排在核心基礎的*位,處于基礎重要的地位,進一步肯定了傳感器對于發展人工智能產業的重要意義。
當前,信息技術發展正處于跨界融合、加速創新、深度調整的歷史時期,呈現萬物互聯、萬物智能的新特征。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的興起,推動計算架構、模式及智能傳感出現重大轉折,應用呈現爆發式增長態勢。傳感器作為未來萬物互聯的核心基礎,預計2019年,我國智能傳感器將達到960億元的規模。
為彌補我國傳感器產業面臨的“短板”,工信部出臺的《智能傳感器產業三年行動指南(2017-2019》中明確規定了發展智能傳感器的四大主要任務:一是補齊設計、制造關鍵環節短板,推進智能傳感器向中升級;二是面向消費電子、汽車電子、工業控制、健康醫療等重點行業領域,開展智能傳感器應用示范;三是建設智能傳感器創新中心,進一步完善技術研發、標準、知識產權、檢測及公共服務能力,助力產業創新發展;四是合理規劃布局,進一步完善產業鏈,促進產業集聚發展。
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ligence),英文縮寫為AI。它是研究、開發用于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
它研究使計算機來模擬人的某些思維過程和智能行為(如學習、推理、思考、規劃等)的學科,主要包括計算機實現智能的原理、制造類似于人腦智能的計算機,使計算機能實現更高層次的應用。人工智能將涉及到計算機科學、心理學、哲學和語言學等學科。可以說幾乎是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所有學科,其范圍已遠遠超出了計算機科學的范疇,人工智能與思維科學的關系是實踐和理論的關系,人工智能是處于思維科學的技術應用層次,是它的一個應用分支。從思維觀點看,人工智能不于邏輯思維,要考慮形象思維、靈感思維才能促進人工智能的突破性的發展,數學常被認為是多種學科的基礎科學,數學也進入語言、思維領域,人工智能學科也必須借用數學工具,數學不僅在標準邏輯、模糊數學等范圍發揮作用,數學進入人工智能學科,它們將互相促進而更快地發展。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