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驗檢測作為高技術服務業,在調整優化產業結構、推動經濟提質增效升級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十九da以來,隨著科學發展進程加快、質量安全理念日益彰顯,我國檢驗檢測認證工作得到全社會的普遍重視和積極推動,迎來了的發展機遇,容量持續擴大。
在剛剛過去的2017年里,我國檢驗檢測行業漸入佳境,發展勢頭良好。助推產業升級,提升質量效益,國家著力推進智能制造、航空航天、軌道交通等戰略新興產業檢驗檢測技術體系建設,新增檢驗檢測機構9808家、國家質檢中心201家,建立國家檢驗檢測認證公共服務平臺8個。
我國質量檢驗檢測機構數量整體上仍在增長,行業仍處于上升期。截止到2016年底,檢驗檢測機構33235家,實現營業收入2065.11億元。擁有各類儀器設備526.6萬套,全部儀器設備資產原值2597.63億元。
在檢測發展利好的大背景下,檢驗檢測行業化化程度將愈來愈高,容量持續增大,新興不斷出現。就行業發展格局而言,檢驗檢測行業中小企業居多競爭較為激烈,競爭區域性壁壘特征明顯。
政策的完善促使更多的中小企業對檢測重視,自主需求變得更多。在國家政策趨動及大型機構“強者恒強”效應下,行業競爭趨向服務能力、服務網絡、品牌的競爭。中小檢測企業還需順勢而為,提升第三方檢驗檢測水平。同時進行有效的資源整合,將企業做大做強。
另一方面,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興的技術,共享經濟等新的發展模式強勢來襲,顛覆現有檢測發展的思路和架構。檢測機構需基于自身優勢,做專做精,同時在我國“一帶一路”倡議下逐步走出,孕育出現我國民族的世界檢驗檢測品牌。
質量檢測:是指檢查和驗證產品或服務質量是否符合有關規定的活動。它分為空氣質量檢測、工程質量檢測、產品質量檢測、環境質量檢測等。質量檢測有時也可以稱測試或實驗,是指對給定的產品、材料、設備、生物體、物理現象、工藝過程或服務,按照規定的程序確定一個或多個特性或性能的技術操作。為確保檢測結果準確到一定程度,必須在規定的檢測范圍內,按照規定程序進行方可。檢測結果應記錄在案,通常是采用檢測報告或檢測證書等方式。
我國共有近24100家質量檢驗檢測機構,分別隸屬于工業、農業、采礦業、消費品制造業(包括紡織、服裝、日用品等)、建筑業、能源和燃料、水電生產和供應業、化學工業、電子電器行業、汽車業、食品行業、咨詢服務業、零售業、醫藥業、科學研究、技術服務業、水利、環境及公共設施管理、衛生管理等各個行業和領域,遍布31個省、自治區和直轄市,基本覆蓋了國民經濟和社會管理的各個方面。
在我國質量檢驗檢測上,國有質量檢驗檢測機構利用傳統壟斷地位占據優勢,業務規模大,占有56%的份額;外資質量檢驗檢測機構隨著中國質量檢驗檢測的逐步放開,利用其自身優勢不斷搶占,占據了31%的份額;雖然民營質量檢驗檢測機構近幾年發展迅速,但其起步晚,資本實力小,份額不到10%左右;由原屬于各部委系統下的專業實驗室、研究所、企事業單位下設的各質量檢驗檢測部門發展而來的行業性質量檢驗檢測機構處于夾縫地位,業務規模小,只有占4%左右的份額。
未來,我國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將繼續推動消費品及生命科學檢測需求上升,制造業快速發展及產業升級將推動工業品檢測需求上升,對外貿易持續增長將推動貿易保障檢測需求上升。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