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ASB厭氧反應器調試方案
閱讀:650 發布時間:2023-10-21
UASB反應器可分為兩個區域,反應區和氣、液、固三相分離區。在反應區下部,是由沉淀性能良好的污泥(顆粒污泥或絮狀污泥),形成厭氧污泥床。當廢水由反應器底部進入反應器后,由于水的向上流動和產生的大量氣體上升形成了良好的自然攪拌作用,并使一部分污泥在反應區的污泥床上方形成相對稀薄的污泥懸浮層。懸浮液進入分離區后,氣體首先進入集氣室被分離,含有懸浮液的廢水進入分離區的沉降室,由于氣體已被分離,在沉降室擾動很小,污泥在此沉降,由斜面返回反應區。
4.1 反應溫度(常溫)
20±2℃,指反應器內反應液的溫度,高出細菌的生長溫度的上限,將導致細菌死亡。當溫度下降并低于溫度范圍時,從整體上講,細菌不會死亡,而只是逐漸停止或減弱代謝活動,菌種處于休眠狀態。
4.2 pH值
pH值范圍為6.8~7.8,最佳PH值范圍為6.8~7.2。pH值范圍是指UASB反應器內反應區的pH,而不是進液的pH。因為廢水進入反應器內,生物化學過程和稀釋作用可以迅速改變進液的pH值。對pH值改變最大的影響因素是酸的形成,特別是乙酸的形成。因此含有大量溶解性碳水化合物(如糖、淀粉)等廢水進入反應器后pH將迅速降低。而乙酸化的廢水進入反應器后pH將上升。對于含大量蛋白質或氨基酸的廢水,由于氨的形成,pH會略有上升。對不同的廢水可選擇不同的進液pH值。
4.3 出水VFA的濃度與組成
因為VFA的去除程度可以直接反映出反應器運行的狀況,在正常情況下,底物由酸化菌轉化為VFA,VFA可被甲烷菌轉化甲烷,因此甲烷菌活躍時,出水VFA濃度較低,當出水VFA濃度低于3mmol/l(或200mg乙酸/L)時,反應器運行狀態最為良好。
4.4 營養物與微量元素
主要營養物氮、磷、鉀和硫等以及其他的生長必須的微量元素。例如(Fe、Ni、Co)應當滿足微生物生長的需要。一般N和P的要求大約為COD:N:P=(350~500):5:1,但由于發酵產酸菌的生長速率大大高于甲烷菌,因此較為精確的估算應當是COD:N:P:S=(50/Y):5:1,其中Y為細胞產率,對于發酵產酸菌Y=0.15;對于產甲烷菌Y=0.03,此外,甲烷菌細胞組成中有較高濃度的鐵、鎳和鈷。
4.5 毒物
毒性化合物應當低于抑制濃度或應給于污泥足夠的馴化時間。如:氨氮、無機硫化物、鹽類、重金屬、非極性有機化合物(揮發性脂肪酸)等,在運行中都要根據監測結果進行判斷,及時調整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