苯系物的檢測與衛生標準
閱讀:4877 發布時間:2015-12-7
苯系物的檢測
測定苯系物濃度首先需采集樣品,根據采樣裝置和材料不同,苯系物的采樣方法可分為容器捕集法、固相吸附法/溶劑洗脫法、固相微萃取法、固相吸附、熱脫附法和低溫采樣法。容器捕集法優點是不采用吸附劑,因此可避免使用吸附劑時的穿透、分解及解吸,可多次分析同一樣品成分。
苯系物測定方法有氣相色譜法(GC)、氣相色譜/質譜聯用(GC/MS)熒光分光光度法、膜導入質譜法。其中氣相色譜法、氣相色譜/質譜法zui常用。氣相色譜質譜聯法具有高的分離能力和準確的定性鑒別能力,并能初步檢出尚未分離的色譜峰,具有高的靈敏度和可信度,成為痕量物質檢測的基本分析方法,已經被廣泛應用于環境監測領域。
現行的空氣中苯系物測定的標準分析方法有主要有以下幾點。(1)ISO9487-1991采用了活性炭采樣、二硫化碳解吸,氣相色譜法。測定空氣中的揮發性有機物。(2)美國EPA:TO-1采用Tenax GC采樣、熱脫附技術氣相色譜質譜法。TO-2采用碳分子篩采樣,氣相色譜質譜法;TO-17采用固體填料吸附管采樣,氣相色譜質譜法;TO-14A采用了罐采樣,氣相色譜法測定;TO-15采用了SUMMA罐采樣,氣相色譜質譜法。
苯系物測定方法有氣相色譜法(GC)、氣相色譜/質譜聯用(GC/MS)熒光分光光度法、膜導入質譜法。其中氣相色譜法、氣相色譜/質譜法zui常用。氣相色譜質譜聯法具有高的分離能力和準確的定性鑒別能力,并能初步檢出尚未分離的色譜峰,具有高的靈敏度和可信度,成為痕量物質檢測的基本分析方法,已經被廣泛應用于環境監測領域。
現行的空氣中苯系物測定的標準分析方法有主要有以下幾點。(1)ISO9487-1991采用了活性炭采樣、二硫化碳解吸,氣相色譜法。測定空氣中的揮發性有機物。(2)美國EPA:TO-1采用Tenax GC采樣、熱脫附技術氣相色譜質譜法。TO-2采用碳分子篩采樣,氣相色譜質譜法;TO-17采用固體填料吸附管采樣,氣相色譜質譜法;TO-14A采用了罐采樣,氣相色譜法測定;TO-15采用了SUMMA罐采樣,氣相色譜質譜法。
苯系物數量眾多,對人體傷害程度不同,作用時間不同,因此標準相差相對較大,現行標準主要針對幾種典型苯系物。而且這一標準也經歷了多次改變,從改變上大體可以看出無論國內還是國外,對于苯系物對人體危害的重視程度在不斷提高。
以苯為例,1927年美國的Winslow推薦324mg/m3為苯接觸的健康限值,1934年該標準降為113mg/m3。美國政府職業衛生工作者協會(ACGIH)在1946年推薦苯的職業接觸限值為325mg/m3,1997年降為1.65mg/m3。美國勞工部職業安全衛生管理局(OSHA)1971年批準32.5mg/m3作為苯接觸的容許接觸限值,1987年將其修為3.25mg/m3(8h)并使用至今。歐盟苯接觸限值應低于3.25mg/m3。
中國國家衛生部于1979年9月30日頒布的《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TJ36-79中《居住區大氣中有害物質的zui高容許濃度》規定了苯的一次zui高容許濃度為2.4mg/m3,二甲苯一次zui高容許濃度為0.30mg/m3。質量監督檢驗檢疫局于2001年I2月發布《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污染控制規范》(GB/T50325-2001),規定了民用建筑工程驗收時,必須進行室內環境污染濃度檢驗,民用建筑工程室內環境苯的濃度*為0.09mg/m3。2002年11月19日,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國家環保總局和衛生部制定的中國*部綜合性的《室內空氣質量標準》(GB/T18883-2002),規定了苯的1h均值為0. 11 mg/m3,甲苯和二甲苯分別為0.20 mg/m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