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產品
暫無信息 |
實驗室建設跟緊“雙*”
年初,教育部部長陳寶生于2017年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提到的“雙*”建設問題成為高等教育的發展重點。關于如何建設“雙*”,教育部、財政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統籌推進世界*大學和*學科建設實施辦法(暫行)》提供了“操作實施指南”。“雙*”建設是國家的重大部署,是建設教育強國、趕超*的重大戰略。在汲取過去“211”“985”高校建設經驗教訓基礎上,現在大體的建設思路可以用四句話來概括:競爭優選、專家評選、政府比選、動態篩選。不搞“終身制”,也不靠幾個指標來進行評估評估,而是借助第三方和專家進行評比,zui后服務于國家戰略。不管是部屬院校還是地方院校,只要專家評比過關,具備必要的條件就可以進。但這種評比不是固化的,不能表示*的。
在“雙*”的建設道路上,教師隊伍、圖書館和實驗室建設作為高校的三大支柱,支撐著高校的教育質量水平,必須緊跟“雙*”的建設腳步,即加強高校科技設施建設,需進一步完善充實高校實驗室、圖書資料等基本條件,建設一批布局合理、功能完善、體系健全、共享的科研創新平臺,全面提升高校科研基礎條件水平。而實驗室作為高校教學科研的基地,是培養創新性人才的基本平臺,是教師和科研人員從事科學研究的重要場所。實驗室建設與管理的好壞直接影響到高校的教學質量和科研水平,因此,加強實驗室的建設顯得尤其的重要。
此外,實驗室作為高校三大支柱之一,與其他兩個支柱相互作用,相互。*的實驗室社會可以吸引龐大的教師資源,同時也能讓學生、教師在實驗室中研究檢驗成果,發展高校的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