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產品
暫無信息 |
大科學也要有“小目標”
不久前,中科院武漢國家生物安全實驗室(武漢P4實驗室)正式投入運行。P4(Protection level4)實驗室,即生物安全等級zui高的實驗室,是*可研究埃博拉活體病毒的安全場所,這標志著我國又一大科學裝置啟用。
"大科學"的概念興起于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具有投資強度大、多學科交叉、實驗設備復雜、合作形式多樣等特點。空間站、熱核聚變實驗堆、歐洲大型強子對撞機等,都是"大科學"的典型代表。半個多世紀以來,大科學計劃、大科學工程催生了一批對人類文明發展意義重大的原創性成果,推動一些國家的科技實力實現整體躍升,影響極為深遠。
隨著科研實力的提升,我國建設了多個大科學工程,多個大科學裝置相繼啟動建設,部分項目已初見成效。北京正負電子對撞機、上海光源、貴州FAST射電望遠鏡……這些大科學裝置成為我國科研耀眼的明星,也催生了一大批高質量的研究成果。然而也應看到,科研活動自有其規律,如果只有硬件投入,缺乏軟件支持,往往可能只見物不見人,只開花不結果,高投入換不來大產出。
大科學通常以拓展人類的知識邊界為使命,著力解決制約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科學技術難題,這是大科學的定位,也指導著大科學找準突破口,確保資源用在刀刃上。大科學要實現"大志向",其在"軟件"方面的"小目標",如人才隊伍、開放合作等,同樣很重要。
比如,"只見機器不見人"的追求方向,對于科技發展來說不一定是好事。大科學除了要抓工程建設,還要發揮平臺優勢,培養一支過硬的人才隊伍。大科學往往立足于多學科交叉,輻射帶動能力強,溢出效應明顯。美國的布魯克海文國家實驗室就橫跨4個研究方向,下設8 個科學中心,有各類職員3000人,客座研究人員常年保持在4000人左右,多位科學家憑借在此工作期間的研究成果獲得諾貝爾獎。
再如,開放合作是大科學的重要屬性,因為大科學往往聚焦于zui前沿、zui復雜的研究領域,門檻高、難度大、周期長,一味閉門造車,勢必舉步維艱。科學技術發展到今天,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國家間的科研交往密切,只有本著開放的態度,才能使大科學項目更好地融入到科學共同體當中。
大科學項目投資規模大、運行維護成本高,具有工程和科學的雙重特點。尤其是從長遠來看,大科學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應是"科學",這就需要以科學目標為導向,按照科學規律來發展。在總體目標的基礎上,要有組織、有分工、有協作,不可忽視"小目標",從而讓大科學更好地服務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