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功能酶標儀支持光吸收、熒光、化學發光、時間分辨熒光(TRF)、熒光偏振(FP)等多模式檢測,程序編寫需結合實驗需求與儀器特性,以實現高效數據采集。以下為關鍵步驟與注意事項:
一、程序框架搭建
基礎參數設置
檢測模式選擇:根據實驗類型(如ELISA、細胞增殖、熒光標記蛋白檢測)選擇對應模式。例如,ELISA通常采用光吸收模式(波長450nm),熒光標記蛋白檢測需切換至熒光強度模式(如激發485nm/發射520nm)。
板類型定義:明確96孔板、384孔板或透明/黑白酶標板類型,避免因光路不匹配導致數據偏差。例如,熒光檢測需使用黑色酶標板以減少背景干擾。
多模式組合邏輯
順序檢測:對同一孔板依次執行光吸收和熒光檢測,需在程序中設置“板出/板入”動作(RunPlateOut/In),避免交叉污染。例如,先完成光吸收法測定細胞密度,再切換至熒光模式檢測細胞內鈣離子濃度。
并行檢測:部分機型支持多通道同步檢測,如同時采集光吸收和化學發光信號,需在參數中勾選“Multi-ModeParallel”選項,并設置各通道獨立波長。
二、關鍵參數優化
動力學檢測設置
時間間隔與循環次數:對于細胞增殖實驗,設置每15分鐘檢測一次吸光度,總循環次數24次(覆蓋24小時)。程序需包含“PlateKinetics”或“WellKinetics”選項,并定義循環時間(CycleTime)和總時長(TotalDuration)。
溫度與振蕩控制:在程序參數中啟用恒溫孵育(如37℃)和線性振蕩(如300rpm),確保細胞處于最佳生長狀態。
波長與增益調整
自動優化功能:利用儀器自帶的“WavelengthScan”功能掃描樣品光譜,確定最佳激發/發射波長。例如,GFP標記蛋白檢測時,掃描范圍450-550nm,步長2nm,選擇峰值波長作為檢測參數。
增益(Gain)設置:根據樣品信號強度調整增益值,避免信號飽和或過低。例如,低濃度樣品可將增益設為“High”,高濃度樣品設為“Low”。
三、自動化與數據管理
腳本編寫與宏錄制
高通量篩選:針對藥物篩選實驗,編寫腳本實現自動加樣、檢測和數據分析。例如,使用Gen5軟件的“MacroRecording”功能記錄移液器加樣步驟,并設置循環條件檢測96孔板中所有樣品。
條件跳轉邏輯:在程序中嵌入條件判斷語句,如“若吸光度值>2.0,則跳過后續熒光檢測”,減少無效數據采集時間。
數據導出與整合
多格式輸出:支持Excel、CSV、PDF等格式導出,并可選擇“PlateView”或“ListView”顯示數據。例如,將光吸收數據導出為Excel表格,熒光數據導出為PDF報告,便于后續分析。
自定義公式應用:在程序中嵌入計算公式,如雙波長扣減(如OD655-OD450)或濃度換算(如標準曲線擬合),直接輸出最終結果。
四、驗證與調試
預實驗測試
運行程序前,使用空白孔和標準品進行預檢測,驗證波長、增益、動力學時間等參數是否合理。例如,檢測標準曲線R²值是否≥0.99,確保定量準確性。
錯誤處理機制
在程序中設置錯誤提示(如“孔板未放置”“信號超限”),并定義重試次數或跳過策略。例如,若某孔檢測失敗,程序自動重試3次后標記為“Error”并繼續后續檢測。
通過以上步驟,可實現多功能酶標儀的高效多模式檢測程序編寫,兼顧數據準確性與實驗效率。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