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大學采購實驗室家具的必要流程
隨著十九會議的結束,也可以看出中央對教育部的看重,不管是在中國的航天事業或者是其他教育行業它都是離不開實驗室設計這塊的,根據《教育部關于印發<合作聯合實驗室計劃>的通知》(教技〔2014〕1號)和《教育部關于印發<合作聯合實驗室立項建設與驗收標準>的通知》(教技函〔2016〕34號)的要求,在依托單位自主組建培育基礎上,我部按照“成熟一個,建設一個”原則,分別組織專家對北京大學、重慶大學、西南大學等24個學校的合作聯合實驗室(以下簡稱聯合實驗室)進行了立項建設論證。根據專家論證意見,經研究,我部決定予以立項建設。
有關高校根據建設類型和建議目標認真研究吸納論證專家組意見,進一步完善聯合實驗室三年建設規劃,創新建設模式和實現路徑,落實任務分工和保障措施。要注重與外方合作單位的戰略研討、管理協調和業務合作。
聯合實驗室要積極響應國家“一帶一路”倡議,繼續深入開展化科學研究,積極推進化人才培養,擴大留學生和訪問學者、博士后規模,廣泛吸引*學者到實驗室長期工作。
有關高校要支持聯合實驗室深化體制機制改革創新,加快人事聘用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探索建立與接軌的博士后和訪問學者制度,建設高水平技術支撐隊伍和專業化管理服務隊伍,實行*實驗室家具設計與規劃的運行和管理機制。
聯合高校實驗室應面向科學前沿和國家重大需求,廣泛匯聚創新資源,積極爭取國內外大型企業、科研機構參與聯合實驗室建設,努力提升創新能力和學術聲譽。
有關高校要銳意進取、真抓實干,把聯合實驗室建設作為世界*學科和*大學建設的新引擎,并為深化高校科技體制改革探索經驗作出示范。對建設期滿并達到建設目標的聯合實驗室,依托單位可向我部申請驗收認定。
下面我們就來講一講一個合格的規范的實驗室應該具有哪些要求:
一、實驗室平面布局設計
實驗室平面布局設計是根據實驗室性質、實驗室的目標定位、實驗室的功能要求、實驗類型以及實驗工藝流程等因素,按照國家相關標準針對實驗室既有場地進行科學、合理的功能間區分和布局的工作。
實驗室平面設計要求實驗室設計師必須熟悉我國建筑裝飾知識、我國實驗室相關標準和規范、熟悉所設計的實驗室實驗工藝流程等。
二、實驗室面積及儀器擺放
實驗室設計前應根據該實驗流程來確定儀器的種類、數量、規格型號、外形尺寸、電壓功率等參數以及擺放位置,設計師針對性的做出儀器電源、給排水、供氣、純凈水以及排風管道接口的設計。根據儀器數量及放置位置確定各區域所需面積,分割有效利用空間。儀器擺放不僅要方便工作,還要考慮地面承重問題。
三、通風系統設計
實驗室通風系統設計是實驗室設計中的重中之重,也是實驗室建設成敗的關鍵因素。實驗室通風系統設計實驗室的排風系統和補風系統兩方面。
實驗室排風系統的設計應根據,通過實際實驗室所需排風風量、管道長度、管道走向以及現場實際情況進行綜合的分析計算,科學合理的設計排風系統,進而達到設計上實驗室的安全、舒適、節能等目的。
四、電氣工程設計
實驗室電氣工程設計包含強弱電兩方面。強電方面主要包含儀器用電、照明插座等,弱電包含:網絡、數據通信、廣播、視頻監控等等。
強電設計應根據各儀器設備功率匯總,按功能間、樓層、整棟大樓一級一級的進行統計,每個儀器間單獨設置房間終端配電箱,且主要儀器需要單獨留出一個回路,不能與房間照明或其他插座串聯,這樣主要是方便儀器設備的使用和維護。樓層配電箱應安置在的配電房,設置門鎖,需專人管理。
1、中央臺與邊臺間過道的小距離為1.2米
2、中央臺與中央臺間過道的zui小距離為1.5米
3、中央臺與高柜間過道的小距離為1米
4、中央臺面對墻時的寬度不宜小于1米
5、兩邊臺間走到的小距離為1.2米
6、兩座位間的走道不宜小于 1.5 米
7、座位與中央臺的間距不宜小于 2 米
8、通風柜面對墻時的走道為 1.8 米
9、通風柜與實驗臺對放的小間距為 1.8 米
10、兩臺通風柜的對放的建議間距為 3 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