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持式干式爐是一種便攜式加熱設備,廣泛應用于實驗室、野外檢測、材料熱處理等領域。其操作簡單,但需嚴格遵循技術規范,以確保安全性、準確性和設備壽命。以下從設備結構、操作流程、注意事項及維護要點等方面展開詳細說明。
一、設備組成與功能特點
1. 核心組件
- 加熱元件:采用耐高溫合金絲或陶瓷發熱體,通過電能轉化為熱能,提供穩定熱源。
- 溫控系統:內置溫度傳感器(如K型熱電偶)與PID控制器,實時監測并調節加熱溫度。
- 隔熱層:雙層陶瓷纖維或氣凝膠材料,減少熱量散失,避免燙傷風險。
- 手柄與外殼:防滑耐高溫工程塑料手柄,金屬或碳纖維外殼,兼具輕便性與抗沖擊性。
2. 功能優勢
- 快速升溫:常溫至300℃通常僅需5-10分鐘。
- 精準控溫:誤差范圍±1%~±3%,支持多段程序化加熱。
- 便攜性:重量通常<2kg,可單手操作,適用于現場作業。
二、操作前準備
1. 環境檢查
- 確保工作臺面水平、干燥,遠離易燃物(如紙張、酒精)及水源。
- 室內使用時保持通風,避免高溫產生的煙霧積聚;戶外使用需避開雨雪及強風。
2. 設備自檢
- 檢查電源線是否破損、插頭接觸是否良好。
- 確認溫度傳感器探頭未脫落,顯示屏無故障提示。
- 使用或長期存放后,需預熱10分鐘以去除潮氣。
3. 樣品準備
- 固體樣品需研磨至粒度均勻(建議<2mm),液體樣品需使用耐高溫坩堝盛放。
- 禁止將易爆(如硝化棉)、腐蝕性(如濃硫酸)或揮發性有機溶劑直接接觸加熱腔。
三、操作流程與關鍵步驟
1. 開機與參數設置
- 連接電源后,長按開機鍵啟動設備,進入待機界面。
- 通過觸控屏或旋鈕設置目標溫度(建議階梯式升溫:例如50℃/min至200℃,再降至100℃保溫)。
- 開啟過熱保護功能(通常默認觸發溫度為額定最高溫度的10%)。
2. 樣品加載與加熱
- 使用鑷子或耐高溫手套將樣品置于爐腔中央,避免接觸加熱元件。
- 關閉爐蓋,確保密封性(部分型號需旋轉鎖扣固定)。
- 啟動加熱程序,觀察實時溫度曲線,禁止中途隨意打開爐蓋。
3. 降溫與取樣
- 加熱完成后,先切斷電源,待溫度自然降至100℃以下再開蓋(急冷可能導致樣品開裂)。
- 使用鑷子取出樣品,若殘留物黏附爐壁,需待冷卻后用專用刮刀清理。
四、安全操作規范
1. 個人防護
- 操作時穿戴隔熱手套、護目鏡,避免直視強光或觸碰高溫表面。
- 處理有毒或生物樣本時,需在通風柜內操作并佩戴口罩。
2. 用電安全
- 避免設備長時間滿負荷運行(建議連續工作不超過4小時)。
- 嚴禁私拆設備或改裝電路,維修需由專業人員進行。
3. 應急處理
- 若發生異常冒煙或焦糊味,立即斷電并拔下插頭,使用二氧化碳滅火器撲救。
- 燙傷時用大量清水沖洗傷口,并涂抹燙傷膏。
五、日常維護與保養
1. 清潔與消毒
- 每次使用后清除爐內殘渣,用無塵布蘸乙醇擦拭腔體(禁用水洗)。
- 每月檢查散熱孔是否堵塞,必要時用軟毛刷清理灰塵。
2. 校準與檢測
- 每半年使用標準溫度計(如RTD模擬器)校準溫控系統,誤差超過±5℃需返廠調試。
- 定期檢查電源線絕緣層,發現老化及時更換。
3. 長期存放
- 斷開電源,放置于干燥箱內,并在爐腔內放置防潮劑(如硅膠包)。
- 每隔1個月通電預熱10分鐘,防止內部元件受潮。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