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分析下西門子顯示屏的技術原理
閱讀:577 發布時間:2022-9-14
西門子顯示屏是將一定的電子文件通過特定的傳輸設備顯示到屏幕上再反射到人眼的一種顯示工具。根據制造材料的不同,可分為:陰極射線管顯示器(CRT)[1],等離子顯示器PDP,液晶顯示器LCD等等。
西門子顯示屏的技術原理:
液晶即液態晶體,是一種很特殊的物質。它既像液體一樣能流動,又具有晶體的某些光學性質。液晶于1888年由奧地利植物學者Reinitzer發現,是一種介于固體與液體之間,具有規則性分子排列的有機化合物,液晶分子的排列有一定順序,且這種順序對外界條件,諸如溫度、電磁場的變化十分敏感。在電場的作用下,液晶分子的排列會發生變化,從而影響到它的光學性質,這種現象稱為電光效應。
通常在兩片玻璃基板上裝有配向膜,液晶會沿著溝槽配向,由于玻璃基板配向溝槽偏離90°,液晶中的分子在同一平面內就像百葉窗一樣一條一條整齊排列,而分子的向列從一個液面到另一個液面過渡時會逐漸扭轉90°,也就是說兩層分子的排列的相位相差90°。一般常用的液晶型式為向列(nem不同種類的顯示器atic)液晶,分子形狀為細長棒形,長寬約1-10nm(1nm=10Am),在不同電流電場作用下,液晶分子會做規則旋轉90度排列,產生透光度的差別,如此在電源開和關的作用下產生明暗的區別,以此原理控制每個像素,便可構成所需圖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