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文章
快速溫變半導體老化測試箱的制冷循環過程
閱讀:15 發布時間:2025-8-6在半導體可靠性測試領域,快速溫變老化測試箱承擔著模擬溫度波動環境的重要任務,其核心功能之一便是通過制冷循環實現快速降溫,與加熱系統協同完成短時間內的劇烈溫度變化,從而加速半導體元件的老化過程,評估其長期穩定性。
快速溫變測試箱的制冷循環以制冷劑為能量載體,通過一系列物理狀態變化實現熱量的轉移。整個循環始于壓縮機,壓縮機的核心作用是對氣態制冷劑進行壓縮。進入壓縮機的制冷劑通常處于低壓氣態狀態,經過壓縮機的機械壓縮后,其壓力與溫度大幅升高,轉化為高溫高壓的氣態。這一過程看似簡單,實則需要壓縮機具備快速響應能力——在快速溫變測試中,當設備從高溫段切換至降溫模式時,壓縮機需在短時間內提升功率,迅速啟動壓縮過程,避免降溫延遲影響測試節奏。
壓縮后的高溫高壓氣態制冷劑隨后進入冷凝器。冷凝器的作用是通過熱交換將制冷劑攜帶的熱量釋放到外界環境中,使制冷劑從氣態冷凝為液態。為滿足快速溫變的需求,冷凝器的散熱效率至關重要。常見的冷凝器設計會結合強制風冷或水冷方式:風冷冷凝器配備高轉速風扇,通過加速空氣流動帶走熱量;水冷冷凝器則利用循環冷卻水的流動實現熱交換,其散熱效率更高,尤其適用于需要持續大功率制冷的場景。
從冷凝器流出的高壓液態制冷劑,接下來會進入膨脹閥(或毛細管),這是制冷循環中的“節流降壓"環節。膨脹閥如同一個流量控制器,通過縮小流通截面使高壓液態制冷劑迅速降壓,同時伴隨溫度的驟降,部分制冷劑會在此過程中蒸發為低壓氣液混合狀態。膨脹閥的開度調節直接影響進入蒸發器的制冷劑流量,而流量大小又與降溫速率密切相關——在快速降溫階段,膨脹閥會變大開度,讓更多低溫制冷劑進入蒸發器;當溫度接近目標值時,開度則逐漸減小,避免溫度過度下降。
經過膨脹閥節流后的低壓氣液混合制冷劑進入蒸發器,這是制冷循環中實現測試箱內部降溫的核心環節。蒸發器通常安裝在測試箱的腔體內部或風道系統中,其表面與箱內空氣直接接觸。當低壓氣液混合制冷劑流經蒸發器時,會吸收箱內空氣的熱量,使自身從液態蒸發為低壓氣態,而箱內空氣則因熱量被吸收而溫度降低。為了保證測試箱內溫度場的均勻性,蒸發器的布局與風道設計需緊密配合:蒸發器通常采用多組盤管設計,均勻分布在腔體側壁或背部,配合循環風扇形成立體氣流循環,使被冷卻的空氣能快速擴散至腔體各個角落,避免局部溫度偏差。
從蒸發器流出的低壓氣態制冷劑再次回到壓縮機,完成整個制冷循環。這一閉環設計確保了制冷劑的循環利用,而循環效率的高低則取決于各環節的協同配合:壓縮機的壓縮效率、冷凝器的散熱能力、膨脹閥的調節精度以及蒸發器的熱交換效果,任何一個環節的短板都會導致制冷性能下降。
為適應快速溫變的特殊要求,現代測試箱的制冷循環往往采用復合設計。部分設備會配備雙級壓縮系統,通過兩臺壓縮機串聯工作,實現更低溫度的快速到達壓縮機將制冷劑壓縮至中等壓力,經過中間冷卻后,由二級壓縮機進一步壓縮至高壓,這種設計能有效提升低溫段的制冷效率,尤其適用于需要降溫至零下幾十攝氏度的測試場景。此外,制冷系統與加熱系統的聯動控制也是關鍵,在快速溫變循環中,制冷系統需與加熱系統無縫切換:當進入升溫階段時,制冷循環迅速減弱或暫停,加熱系統啟動;當進入降溫階段時,加熱系統關閉,制冷循環立即全力運行,這種快速切換依賴于中央控制器對兩大系統的調度,避免出現溫度“滯后"或“超調"。
制冷劑的選擇同樣影響制冷循環的性能。適用于快速溫變測試箱的制冷劑需具備良好的穩定性、較高的 latent heat(潛熱)以及與設備材料的兼容性。潛熱是指制冷劑在相變過程中吸收或釋放的熱量,潛熱越高,單位質量的制冷劑能攜帶的熱量越多,制冷效率也就越高。同時,制冷劑需在較寬的溫度范圍內保持穩定,避免在快速溫變導致的溫度劇烈波動中發生分解或變質,影響循環的持續性。
制冷循環過程中的壓力與溫度監測是保障系統安全運行的重要環節。設備通常會在壓縮機進出口、冷凝器出口、膨脹閥前后安裝壓力傳感器與溫度傳感器,實時監測制冷劑的狀態參數。當檢測到壓力異常升高(如冷凝器散熱不良導致)或溫度異常波動時,控制系統會及時。
總的來說,快速溫變半導體老化測試箱的制冷循環是一個集動力驅動、熱交換、狀態調節與智能控制于一體的復雜系統。只有當制冷循環系統與加熱系統、控制系統協同,才能讓快速溫變測試箱真正發揮其價值,為半導體產品的可靠性驗證提供技術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