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t/d生活污水地埋式處理設備工作原理
生活污水中含有大量的有機物(如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尿素、氨氮等)和大量的病原微生物(如寄生蟲卵和腸道傳染病等)。存在于生活污水中的有機物胡里非常不穩定,容易腐化而產生惡臭。細菌和病原體以生活污水中有機物為營養而大量繁殖,可導致傳染病蔓延流行。因此,生活污水在排放前,需要進行處理。
通過分析可知,該污水水質屬于可生化污水,介于污水水量、水質不穩定,在生化設備前端需設計水質調節池(必要時可做事故池),后經污水提升泵進入污水處理生化設備,該設備的主要作用是降解有機物污染物及氨氮,主要依賴于設備中的A/O生物處理工藝。
10t/d生活污水地埋式處理設備工作原理
1、 在厭氧池,由于污水有機物濃度高,微生物處于缺氧狀態,此時微生物為兼性微生物, 它們將污水中的有機氮轉化分解成NH-N,同時利用有機物作為電子供體,將-N轉化成N,而且還利用部分有機碳源和NH-N合成新的細胞物質.所以厭氧池不僅具有一定的有機物去除功能,減輕后續好氧池的有機負荷,以利于消化作用的進行,而且依靠原水中存在的較高濃度有機物,完成反消化作用,以消除氮的富營養化污染;
2、 在好氧池由于有機物濃度已大幅度降低.,但仍有一定量的有機物及較高NH-N存在.為了使有機物得到進一步氧化分解,同時在碳化作用處于完成情況下消化作用能順利進行,在好氧池設置有機負荷較低的好生物接觸氧化池,在好氧池中主要存在好氧微生物及自氧型細菌(消化菌),其中好氧微生物將有機物分解成CO2和H2O,自養型細菌 (消化菌)利用有機物分解產生的無機碳或空氣中的CO2作為養源,將污水中的NH-N轉化成-N。
3、 好氧池的出水部分回流到厭氧池,為厭氧池提供電子接受體,通過反消化作用后消除氮污染。
地埋式污水處理設備也可以在基本工作原理之上添加MBR膜污水處理工藝、絮凝沉淀工藝等,以提高污水出水水質,以適應更廣泛的污水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