熒光氧氣檢測儀基于熒光猝滅原理,通過測量熒光物質在氧氣作用下的發光強度變化,實現氧氣濃度的實時監測。其具有高靈敏度、快速響應、無需氧氣消耗等優點,廣泛應用于工業安全、環境監測、醫療急救等領域。以下是詳細使用方法:
一、使用前準備
檢查設備完整性
確認儀器外觀無破損,傳感器窗口(通常為透明濾光片)無劃痕或污漬。
檢查電池電量是否充足(部分型號支持電量顯示),若電量不足需及時充電或更換電池。
確認儀器配備完整的配件,如校準氣瓶、采樣管、防護套等。
環境適應性檢查
避免在高溫(>50℃)、高濕(>95%RH)或強電磁干擾環境下使用,防止傳感器性能下降。
若用于易燃易爆場所,需確認儀器是否具備防爆認證(如Ex ib IIB T4 Gb),并嚴格遵守防爆操作規范。
傳感器預熱
首次使用或長時間閑置后,需通電預熱10-15分鐘,使傳感器達到穩定工作狀態。
二、操作步驟
開機與自檢
長按電源鍵3秒啟動儀器,屏幕顯示開機畫面后進入自檢程序。
自檢內容包括傳感器信號、電路系統、顯示屏等,若提示故障(如“Err”或閃爍指示燈),需停止使用并聯系售后。
校準(關鍵步驟)
零點校準:
在無氧環境(如純氮氣)中,將儀器進氣口連接至氮氣源,穩定通氣5分鐘后,按“校準”鍵進入零點校準模式。
等待屏幕顯示“Zero OK”或校準完成提示,斷開氮氣連接。
量程校準:
在已知濃度氧氣環境(如20.9%vol空氣或標準氧濃度氣瓶)中,將儀器進氣口連接至氣源,穩定通氣5分鐘后,按“校準”鍵進入量程校準模式。
輸入當前氧氣濃度值(如20.9%),等待屏幕顯示“Span OK”或校準完成提示。
注意事項:
校準周期建議每3-6個月一次,或根據使用頻率和環境條件調整。
校準氣體需符合國家標準(如GB/T 5862-2008),避免使用過期或污染的氣瓶。
參數設置
報警閾值:根據應用場景設置高/低濃度報警值(如工業安全場景低報19.5%vol、高報23.5%vol)。
單位切換:支持%vol、ppm、mg/m³等單位切換,按“單位”鍵循環選擇。
數據記錄:若儀器具備數據存儲功能,可設置記錄間隔(如1秒/次)和存儲容量(如10萬組數據)。
測量操作
直接測量:將儀器進氣口靠近待測區域,保持氣流穩定(如自然擴散或用采樣泵輔助)。
采樣管測量:連接采樣管至儀器進氣口,將采樣管末端伸入密閉空間(如反應釜、儲罐)進行遠程測量。
實時監測:觀察屏幕顯示氧氣濃度值,若濃度超過報警閾值,儀器會發出聲光報警(如蜂鳴器鳴響、LED燈閃爍)。
停機與保存
測量完成后,按電源鍵關機,斷開所有氣源連接。
清潔儀器表面灰塵,將傳感器窗口用干凈軟布擦拭。
存放于干燥、通風的避光環境中,避免高溫、潮濕或腐蝕性氣體侵蝕。
三、注意事項
傳感器保護
避免傳感器接觸高濃度腐蝕性氣體(如Cl?、SO?)或有機溶劑(如丙酮、乙醇),防止傳感器中毒或損壞。
若傳感器意外接觸污染物,需立即用干燥空氣或氮氣吹掃,并重新校準。
操作規范
測量時保持儀器水平放置,避免傾斜導致氣流不均影響讀數。
禁止在儀器充電時進行測量,防止電擊風險或數據干擾。
維護保養
定期清潔:每周用軟毛刷清理進氣口濾網,防止灰塵堵塞影響進氣效率。
傳感器更換:熒光傳感器壽命通常為2-3年,若儀器頻繁出現讀數波動或無法校準,需聯系廠家更換傳感器。
防潮處理:長期存放前,在儀器內部放置干燥劑(如硅膠),并密封保存。
四、 熒光氧氣檢測儀故障排除
故障現象 | 可能原因 | 解決方法 |
屏幕無顯示 | 電池電量不足、電源接觸不良 | 充電或更換電池,檢查電源接口 |
讀數波動大 | 傳感器污染、氣流不穩定 | 清潔傳感器窗口,穩定測量環境 |
無法校準 | 校準氣體過期、傳感器老化 | 更換校準氣體,聯系廠家更換傳感器 |
報警功能失效 | 報警閾值設置錯誤、蜂鳴器損壞 | 重新設置報警值,檢查蜂鳴器電路 |
工業安全:在密閉空間(如儲罐、管道)作業前,用采樣管測量氧氣濃度,確保氧氣含量在19.5%-23.5%vol安全范圍內。五、應用場景示例
醫療急救:在高壓氧艙或手術室中,實時監測氧氣濃度,防止氧氣濃度過高引發氧中毒。
環境監測:在污水處理廠或垃圾填埋場,監測厭氧環境中的氧氣濃度,優化生物處理工藝。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