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領域 | 環保,化工,生物產業,電子/電池,電氣 |
---|
S7-300 具有不同的通信接口:
連接 AS-Interface、PROFIBUS 和 PROFINET/工業以太網總線系統的通信處理器。
用于點到點連接的通信處理器
多點接口 (MPI), 集成在 CPU 中;
是一種經濟有效的方案,可以同時連接編程器/PC、人機界面系統和其它的 SIMATIC S7/C7 自動化系統。
![]() |
參考價 | 面議 |
更新時間:2023-08-13 21:43:15瀏覽次數:524
聯系我們時請說明是化工儀器網上看到的信息,謝謝!
若用戶的自動化任務需要 8 個以上的 SM、FM 或 CP 模塊插槽時,則可對 S7-300(除 CPU 312 和 CPU 312C 外)進行擴展:
*控制器和3個擴展機架zui多可連接32個模塊:
總共可將 3 個擴展裝置(EU)連接到*控制器(CC)。每個 CC/EU 可以連接八個模塊。
通過接口模板連接:
每個 CC / EU 都有自己的接口模塊。在*控制器上它總是被插在 CPU 旁邊的插槽中,并自動處理與擴展裝置的通信。
通過 IM 365 擴展:
1 個擴展裝置zui遠擴展距離為 1 米;電源電壓也通過擴展裝置提供。
通過 IM 360/361 擴展:
3 個擴展裝置, CC 與 EU 之間以及 EU 與 EU 之間的zui遠距離為 10m。
單獨安裝:
對于單獨的 CC/EU,也能夠以更遠的距離安裝。兩個相鄰 CC/EU 或 EU/EU 之間的距離:長達 10m。
靈活的安裝選項:
CC/EU 既可以水平安裝,也可以垂直安裝。這樣可以zui大限度滿足空間要求。
通信
S7-300 具有不同的通信接口:
連接 AS-Interface、PROFIBUS 和 PROFINET/工業以太網總線系統的通信處理器。
用于點到點連接的通信處理器
多點接口 (MPI), 集成在 CPU 中;
是一種經濟有效的方案,可以同時連接編程器/PC、人機界面系統和其它的 SIMATIC S7/C7 自動化系統。
PROFIBUS DP進行過程通信
SIMATIC S7-300 通過通信處理器或通過配備集成 PROFIBUS DP 接口的 CPU 連接到 PROFIBUS DP 總線系統。通過帶有 PROFIBUS DP 主站/從站接口的 CPU,可構建一個高速的分布式自動化系統,并且使得操作大大簡化。
從用戶的角度來看,PROFIBUS DP 上的分布式I/O處理與集中式I/O處理沒有區別(相同的組態,編址及編程)。
以下設備可作為主站連接:
SIMATIC S7-300
(通過帶 PROFIBUS DP 接口的 CPU 或 PROFIBUS DP CP)
SIMATIC S7-400
(通過帶 PROFIBUS DP 接口的 CPU 或 PROFIBUS DP CP)
SIMATIC C7
(通過帶 PROFIBUS DP 接口的 C7 或 PROFIBUS DP CP)
SIMATIC S5-115U/H、S5-135U 和 S5-155U/H,帶IM 308
SIMATIC 505
出于性能原因,每條線路上連接的主站不得超過 2 個。
以下設備可作為從站連接:
ET 200 分布式 I/O 設備
S7-300,通過 CP 342-5
CPU 313C-2 DP, CPU 314C-2 DP, CPU 314C-2 PN/DP, CPU 315-2 DP, CPU 315-2 PN/DP, CPU 317-2 DP, CPU 317-2 PN/DP and CPU 319-3 PN/DP
C7-633/P DP, C7-633 DP, C7-634/P DP, C7-634 DP, C7-626 DP, C7-635, C7-636
現場設備
雖然帶有 STEP 7 的編程器/PC 或 OP 是總線上的主站,但是只使用 MPI 功能,另外通過 PROFIBUS DP 也可部分提供 OP 功能。
通過 PROFINET IO 進行過程通信
SIMATIC S7-300 通過通信處理器或通過配備集成 PROFINET 接口的 CPU 連接到 PROFINET IO 總線系統。通過帶有 PROFIBUS 接口的 CPU,可構建一個高速的分布式自動化系統,并且使得操作大大簡化。
從用戶的角度來看,PROFINET IO 上的分布式I/O處理與集中式I/O處理沒有區別(相同的組態,編址及編程)。
可將下列設備作為 IO 控制器進行連接:
SIMATIC S7-300
(使用配備 PROFINET 接口或 PROFINET CP 的 CPU)
SIMATIC ET 200
(使用配備 PROFINET 接口的 CPU)
SIMATIC S7-400
(使用配備 PROFINET 接口或 PROFINET CP 的 CPU)
可將下列設備作為 IO 設備進行連接:
ET 200 分布式 I/O 設備
ET 200S IM151-8 PN/DP CPU, ET 200pro IM154-8 PN/DP CPU
SIMATIC S7-300
(使用配備 PROFINET 接口或 PROFINET CP 的 CPU)
現場設備
通過 AS-Interface 進行過程通信
S7-300 所配備的通信處理器 (CP 342-2) 適用于通過 AS-Interface 總線連接現場設備(AS-Interface 從站)。
更多信息,請參見通信處理器。
PC機控制程序
a.通訊功能的實現
在Windows環境下,實現PC與單片機的通訊可利用Windows的通訊API函數或者利用VC++(或其它語言)的標準通訊函數_inp、_outp來實現。但上述兩種方法比較繁瑣,而采用ActiveX控件MSComm32來實現則非常方便。該控件用事件的方式簡化了對串口操作的編程,并可設置串行通信的數據發送和接收,還可對串口狀態及串口通信的信息格式和協議進行設置。其初始化程序如下:一般情況下,PC要與多個單片機89C51系統進行主從式通訊,為了區分各單片機系統,可以使89C51采用串口工作方式3,即11位異步接收/發送方式,該方式的有效數據為9位,其中第9位為地址/數據信息的標志位,其作用是使從機據此判斷發送的數據是否為地址,從而實現多機操作。但現在由于采用的是MSCOMM控件來實現PC機和單片機之間的通訊,這是一種標準的10位串口通信方式,即8位標準數據位和該數據的起始位、停止位各1位。因此二者格式不相符,故很難利用上述方案。因此可考慮將單片機串口設為工作方式1,即改為10位異步接收/發送方式來解決,其通訊流程如下:
首先發通信開始標志,接著發送需要操作的單片機系統地址,然后發送顯示工作命令字,該命令包括2個字節,前一字節用于設定顯示方式和滾動方向,后一字節則用于設定顯示速度。再往下是傳送顯示內容的點陣數據,zui后對數據進行校驗。該通訊規約非常簡便,能夠較好的解決上述問題,從而實現PC機與多單片機之間的主從式通訊及對顯示的控制。
需要注意的是,當顯示內容需要改變時,為了避免在單片機串行中斷接收數據時,顯示屏出現亂碼,應使顯示屏暫不顯示(處于“黑屏"狀態),直到數據接收*,串行中斷處理結束時再顯示。
漢字字模的提取非常關鍵,本文的字模數據取自UCDOS下的字庫文件HZK16。關于這方面的介紹較多,文獻[2]給出了較為具體的在VC下提取漢字字模的方案,這里不再贅述。對于特殊字符或圖形點陣數據的提取,簡便的方法可以先做一個BMP文件,然后用一些取模軟件(如字模提取v2.1)來獲得。為了顯示方便,點陣數據的格式應為n×(16×8),不足要求的則應以0數據補充。 b.動態效果模擬顯示
為了方便調節LED的顯示效果,筆者在PC機的控制界面上設計了LED顯示屏的模擬顯示,它同實際的顯示效果*一樣。用戶可以設定顯示的模式,并調節顯示速度,然后在界面上對顯示效果進行預覽,同時還可以隨時修改和設定參數,因而十分方便簡捷。
為此,可先在界面上描繪出虛擬的LED顯示屏,由于實際的顯示屏為160×16點陣,故須在界面 上設定相同的區域。
實現動態顯示效果的方法和以上幾種基本類似,這里以滾動顯示為例作一說明。對于需要滾動的文字,可以將其設置為位圖格式,暫存于內存中,然后利用VC 提供的位圖拷貝函數BitBlt將位圖復制到顯示位置。對于特殊字符或圖形,則可以直接利用BitBlt函數調用到顯示位置。然后在類CLEDDlg的 OnTimer函數中調用該函數,以實現文字的滾動顯示。另外,也可以通過設定不同的響應時間間隔來改變文字的滾動速度。
漢字顯示屏廣泛應用與汽車報站器,廣告屏等。本文介紹一種實用的漢字顯示屏的制作,考慮到電路元件的易購性,沒有使用8*8的點陣發光管模塊,而是直接使用了256個高量度發光管,組成了16行16列的發光點陣。同時為了降低制作難度, 僅作了一個字的輪流顯示,實際使用時可根據這個原理自行擴充顯示的字數。
1漢字顯示的原理:
我們以UCDOS中文宋體字庫為例,每一個字由16行16列的點陣組成顯示。即國標漢字庫中的每一個字均由256點陣來表示。我們可以把每一個點理解為一個像素,而把每一個字的字形理解為一幅圖像。事實上這個漢字屏不僅可以顯示漢字,也可以顯示在256像素 范圍內的任何圖形。
用8位的AT89C51單片機控制, 由于單片機的總線為8位,一個字需要拆分為2個部分。
軟件打開后輸入漢字,點“檢取",十六進制數據的漢字代碼即可自動生成,把我們所需要的豎排數據復制到我們的程序中即可。
我們把行列總線接在單片機的i0口,然后把上面分析到的掃描代碼送入總線,就可以得到顯示的漢字了。 在這個例子里,由于一共用到16行,16列,如果將其全部接入89c51
單片機, 一共使用32條io口,這樣造成了io資源的耗盡,系統也再無擴充的余地。 實際應用中我們使用4-16線譯碼器74ls154來完成列方向的顯示。
LED顯示屏是一種迅速發展起來的新型信息顯示媒體。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已被廣泛應用于車站、賓館、銀行、醫院等公共場合。顯示屏電源是其重要組成部分,主要用來給顯示屏發光二極管提供必要的工作電流,保證屏體正常顯示。為簡單起見,通常采用由一小功率電源帶3到4個顯示驅動板的供電方案。這樣,一個較大面積的顯示屏需要配接許多電源模塊,例如一個2m×1.5m的屏體,就需要提供24個5V/20A的模塊電源。該設計存在以下的缺點。
1)接線復雜每一個電源均需單獨地配置交流輸入線、直流輸出線。
2)電源冗余度差在大多數情況下,屏體顯示內容為文字、動畫、圖片,每個顯示驅動板消耗的電流不一樣,可能某些電源模塊過載,而另一些模塊空載。此外,若某一電源失效,會造成屏體的一部分黑屏。
3)電源過載能力差,利用率低屏體在工作時消耗的電流隨畫面的內容、顏色、亮度而變化,大部分時間電流較小,而大面積高亮度的畫面雖消耗電流大,但持續時間短。考慮到LED是恒流驅動的,只要驅動板可正常工作,供電電壓可以降低一些。電源有下拖形狀的限流特性,而不是通常的較陡峭形狀的限流特性,以保證有較好的過載能力、較高的利用率。
考慮到以上各點,提出新的供電方案如下:
1)集中供電,采用n+1冗余方案。
2)電源模塊設計適當的輸出電流,模塊可均流。保證屏體裝配工藝易實現n+1冗余。
3)電源模塊有下拖形狀的限流特性以保證有較好的過載能力、較高的利用率。
4)電源模塊有扁平的外形,自然散熱,易于在屏體上安裝,并利用屏體散熱。
5)電源模塊帶APFC,減小對電網的干擾,適應電網的波動。
2電路設計
采用集中供電方案可避免分散供電的缺點,但要求電源的可靠性更高,否則電源一旦失效會造成整屏的黑屏,而不是部分黑屏。提高電源可靠性的zui積極的辦法為提高變換效率,減少發熱量,同時選用可靠性高的線路與器件。
2.1AC/DC電路設計
傳統的AC/DC全波整流電路采用的是整流+電容濾波電路。這種電路是一種非線性器件和儲能元件的組合,輸入交流電壓的波形是正弦的,但輸入電流的波形發生了嚴重的畸變,呈脈沖狀。由此產生的諧波電流對電網有危害作用,使電源輸入功率因素下降。在本設計中整流電路部分采用有源功率因數校正電路(APFC),避免了上述缺點。
與典型PFC主電路不同的是此電路選用了無損吸收緩沖網絡。該網絡降低了開關管的開關損耗,提高了其穩定性,增強了其使用壽命。它利用一組無源元件,使開關管實現了零電流開通和零電壓關斷,提高了電源的工作效率,且相對于其它諧振軟開關電路,降低了生產成本。
下面通過分析PFC主開關Q的工作過程來說明此無損吸收緩沖網絡的工作原理。
1)Q導通時,因為電感 L2中電流不能突變,且C2、C1電壓不能突變,Q中的的電流從零開始增加,緩慢上升。通過 D4的電流iD4漸減。Q實現零電流開通,導通的損耗較小。
2)當電流iD4減少為零時,D4進入反向恢復狀態,通過電感 L2的電流iL2=iL1+irD4。D4反向電流irD4的變化率受到電感 L2的控制,反向恢復損耗降低。
3)主電感L2中電流緩慢增加,Q上的電壓 uQ下降。電容C2通過D2、C1、L2、Q放電 ,C2上的電壓uC2下降。
4)當uC2下降為零時,C2中的能量*轉向 C1、L2。L2中的電流飽和不變,uQ下降變為零,Q完成零電流開通過程。
5)Q保持開通狀態,與普通PFC電路的開關管狀態相同。
6)Q關斷時,L2中的電流 iL2通過D1流向C2,C2從零開始充電,Q實現零電壓關斷,關斷損耗較小。二極管 D2、D3使uC2zui終鉗位在輸出電壓VL。
7)L2在導通時存儲的能量通過 D1、D2流向C1,L2逐漸復位。當 L2復位后,C1中的能量通過D3輸出。
8)當C1兩端電壓變為零時, D4正向導通。Q完成零電壓關斷過程。
9)Q保持關斷狀態直到開始進入新的開關循環過程。
Q的開關波形如圖2所示;Q的實測導通時間和關斷時間如圖3所示。(電源負載22A)
從以上分析可知此無損吸收網絡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Q的zui大工作電壓等于輸出電壓 VL。
2)PFC電路的輸出二極管D4的耐壓是 VL與電感L2的反向電壓之和。
3)Q中的電流上升率,即Q的開通損耗決定于電感 L2兩端電壓和L2的電感量。
4)Q兩端的電壓上升率,即Q的關斷損耗決定于流過電容 C2的電流和C2的容量。
5)由于開關動作引起的存儲在 L2和C2中的能量zui終都輸出給了負載,保證了轉換器的工作效率。
2.2DC/DC主電路設計
DC/DC主電路采用單端雙正激電路。單端雙正激電路相對于其它拓撲電路結構,開關管承受電壓低,在控制電路設計中不必擔心共態導通問題,也不會因電路不對稱發生高頻變壓器單向偏磁,即不存在變壓器飽和問題,是一種可靠性較高的電路。考慮到整機的高度不超過60mm,以及變壓器工藝、安裝、散熱的要求,DC/DC變換采用雙變壓器、雙輸出電感結構。變壓器原邊并聯,副邊各自用一個輸出電感,如圖4所示。
該電路的無損吸收網絡不同于AC/DC部分電路所采用的無損吸收網絡。它僅使開關管完成了零電壓關斷過程。以下以開關 Q2為例(Q1與Q2變化狀態相同),簡述該網絡的工作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