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卡頓:橫梁移動時出現異響、抖動或突然停滯。
軟件卡頓:控制界面無響應、數據曲線中斷或延遲顯示。
復合型卡頓:機械與軟件問題同時發生,需分步排查。
數據漂移:零點值隨時間緩慢偏移(如力值顯示從0N變為+5N)。
數據跳變:載荷或位移值無規律劇烈波動。
數據歸零失效:卸載后力值無法回到零點。
可能原因:
滾珠絲杠或導軌潤滑不足,導致摩擦力增大;
同步帶磨損、齒形變形或張緊力失衡;
導向軸承銹蝕或異物卡入。
解決步驟:
斷電后手動推動橫梁,感受阻力是否異常;
清潔導軌并涂抹專用潤滑脂(如鋰基脂);
檢查同步帶齒形完整性,調整張緊輪至適度松緊。
可能原因:
伺服電機過載保護觸發(常見于超量程測試);
電機編碼器信號線接觸不良;
液壓系統油路堵塞或油泵壓力不足。
解決步驟:
檢查電機溫度及驅動器報警代碼;
重新插拔編碼器接口,觀察信號穩定性;
液壓設備需檢測油位、濾芯清潔度及溢流閥設定壓力。
可能原因:
力值傳感器過載導致內部應變片損傷;
位移傳感器光柵污染或磁柵退磁;
傳感器供電電壓不穩(如±12V波動超過5%)。
解決步驟:
空載狀態下執行傳感器校準,觀察零點穩定性;
使用酒精擦拭光柵尺表面;
用萬用表檢測傳感器供電電壓是否符合規格。
可能原因:
電源線與信號線未分開走線,引入工頻干擾;
附近大功率設備(如變頻器、電焊機)產生電磁噪聲;
接地電阻過大(建議≤4Ω)。
解決步驟:
改用屏蔽雙絞線并單獨穿金屬管敷設;
在信號輸入端加裝濾波器;
檢測接地線連接點是否氧化,必要時增打接地樁。
可能原因:
驅動程序版本與操作系統不兼容;
數據采集卡緩存溢出或通道接觸不良;
軟件參數設置錯誤(如采樣率過高導致丟包)。
解決步驟:
回退至設備出廠時的穩定版驅動程序;
重新插拔采集卡并用電子清潔劑清理金手指;
將采樣率調整為標準值的80%進行壓力測試。
緊急停機操作:
立即按下急停按鈕,避免設備進一步受損;
液壓設備需關閉油泵并釋放系統壓力。
異常數據標記:
在原始數據文件中備注故障發生時間、現象及操作步驟;
導出故障前后的完整曲線,供后續分析參考。
備用方案啟用:
啟用冗余設備繼續測試;
若時間緊迫,可手動記錄關鍵參數(如最大載荷、斷裂位移)。
現象:某實驗室在連續測試中發現橫梁移動速度波動,伴隨尖銳摩擦聲。
排查:拆解防護罩后發現絲杠潤滑脂干涸,滾珠局部磨損。
處理:更換絲杠并改用高溫潤滑脂,調整保養周期至每500小時一次。
現象:梅雨季節力值零點每日漂移約2%~3%。
排查:打開傳感器外殼發現內部結露,電路板輕微氧化。
處理:將傳感器置于40℃烘箱除濕4小時,加裝防潮密封圈。
制定標準化維護計劃
每日:清潔設備表面、檢查夾具緊固狀態;
每月:潤滑傳動部件、校準傳感器零點;
每年:委托第三方機構進行全面性能驗證。
環境適應性改造
在高溫高濕區域配置除濕機與空調;
為液壓設備加裝油溫冷卻系統。
人員能力提升
定期組織故障模擬演練(如人為觸發過載報警);
建立故障處理知識庫,匯總歷史案例與解決方案。
拉力試驗機的突發故障往往由“小問題"積累引發,系統性排查需遵循“從簡到繁、由外至內"的原則:
優先排除操作失誤、環境干擾等外部因素;
逐步深入檢查機械傳動、傳感器及控制系統;
保留完整維修記錄,為后續優化維護策略提供依據。
需特別注意的是,非專業人員禁止拆卸精密部件(如伺服電機編碼器、傳感器應變片),復雜故障建議聯系設備制造商或具備CNAS資質的第三方維修機構
立即詢價
您提交后,專屬客服將第一時間為您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