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鼠免疫球蛋白的基本結構與其他哺乳動物類似,均遵循 “Y” 型四肽鏈結構模型,核心特征包括:
基本單元:由 2 條重鏈(Heavy chain,H 鏈)和 2 條輕鏈(Light chain,L 鏈)通過二硫鍵連接而成,分子量約 150-900 kDa(因類型不同而異)。
功能區域:
抗原結合區(Fab 段):位于 “Y” 型結構的兩個臂端,由重鏈可變區(VH)和輕鏈可變區(VL)組成,負責特異性識別和結合抗原(如細菌、病毒等異物);
效應區(Fc 段):位于 “Y” 型結構的柄部,由重鏈恒定區(CH)構成,可介導補體激活、調理吞噬、抗體依賴的細胞毒性(ADCC)等免疫效應。
基因基礎:編碼基因位于大鼠第 6 號染色體(重鏈基因)和第 16 號染色體(輕鏈基因),通過基因重排、體細胞突變等機制產生豐富的抗原識別多樣性(理論上可識別超過 10?種不同抗原)。
大鼠免疫球蛋白生物學的功能
在免疫防御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其主要功能包括:
中和病原體:免疫球蛋白能夠特異性地結合抗原(如病毒、細菌等),從而中和其毒性,阻止病原體對機體的侵害。
激活補體系統:免疫球蛋白與抗原結合后,可激活補體系統,引發一系列炎癥反應和細胞溶解作用,從而清除病原體。
免疫調理作用:免疫球蛋白能夠與吞噬細胞表面的受體結合,促進吞噬細胞對病原體的吞噬和消化。
參與過敏反應和自身免疫疾?。耗承┟庖咔虻鞍讈喰停ㄈ鏘gE)與過敏反應密切相關,而自身免疫疾病的發生也往往與免疫球蛋白的異常產生有關。
大鼠免疫球蛋白的檢測方法
研究中常用的檢測技術包括:
ELISA:通過抗原 - 抗體特異性結合,定量檢測血清中特定類型免疫球蛋白的濃度(靈敏度可達 ng 級);
Western Blot:用于分析免疫球蛋白的分子量、亞型或與抗原的結合能力;
流式細胞術:檢測 B 細胞表面 Ig(如 IgM、IgD)的表達水平,評估 B 細胞成熟度;
免疫熒光:通過熒光標記抗體,定位組織中免疫球蛋白的分布(如黏膜組織中的 sIg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