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營養(yǎng)物主要指氮、磷等能刺激藻類及水草生長、干擾水質凈化,使BOD5升高的物質。水體中營養(yǎng)物質過量所造成的"富營養(yǎng)化"對于湖泊及流動緩慢的水體所造成的危害已成為水源保護的嚴重問題。
富營養(yǎng)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類活動的影響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營養(yǎng)物質大量進入湖泊、河口、海灣等緩流水體,引起藻類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體溶解氧量下降,水質惡化,魚類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現象。在自然條件下,湖泊也會從貧營養(yǎng)狀態(tài)過渡到富營養(yǎng)狀態(tài),沉積物不斷增多,先變?yōu)?/span>沼澤,后變?yōu)殛懙亍_@種自然過程非常緩慢,常需幾千年甚至上萬年。而人為排放含營養(yǎng)物質的工業(yè)廢水和生活污水所引起的水體富營養(yǎng)化現象,可以在短期內出現。
植物營養(yǎng)物質的來源廣、數量大,有生活污水(有機質、洗滌劑)、農業(yè)(化肥、農家肥)、工業(yè)廢水、垃圾等。每人每天帶進污水中的氮約50g。生活污水中的磷主要來源于洗滌廢水,而施入農田的化肥有50%~80%流入江河、湖海和地下水體中。天然水體中磷和氮(特別是磷)的含量在一定程度上是浮游生物生長的控制因素。當大量氮、磷植物營養(yǎng)物質排入水體后,促使某些生物(如藻類)急劇繁殖生長,生長周期變短。藻類及其他浮游生物死亡后被需氧生物分解,不斷消耗水中的溶解氧,或被厭氧微生物所分解,不斷產生硫化氫等氣體,使水質惡化,造成魚類和其他水生生物的大量死亡。藻類及其它浮游生物殘體在腐爛過程中,又把生物所需的氮、磷等營養(yǎng)物質釋放到水中,供新的一代藻類等生物利用。因此,水體富營養(yǎng)化后,即使切斷外界營養(yǎng)物質的來源,也很難自凈和恢復到正常水平。水體富養(yǎng)化嚴重時,湖泊可被某些繁生植物及其殘骸淤塞,成為沼澤甚至干地。局部海區(qū)可變成"死海",或出現"赤潮"現象。
常用氮、磷含量,生產率(O2)及葉綠素-α作為水體富營養(yǎng)化程度的指標。表3-7是用總磷、無機氮劃分水體富養(yǎng)化程度的指標。防治富營養(yǎng)化,必須控制進入水體的氮、磷含量。
相關產品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