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分活細胞和死亡細胞的關鍵在于死亡細胞膜轉運功能及膜完整性的喪失。許多陽離子染料,如臺盼藍、碘化丙錠(PI)、溴化乙錠(EB)以及7-氨基放線菌素D(7-ADD)等,常被用于檢測細胞的存活率。活細胞由于膜具有完整性而不被著色,死亡細胞(如壞死細胞或晚期凋亡細胞)由于其膜完整性的喪失而被著色。
實驗方法原理
實驗步驟
1. 主要試劑的的配制
碘化丙錠(PI)染色液(4℃ 避光保存):Pl,100 μg/ml;TritonX-100,1.0%;NaCl 0.9%。
2. 操作流程
2.1 樣本的準備
2.1.1 培養細胞收集懸浮細胞于 Eppendorf 管中。貼壁細胞用胰蛋白酶消化后制成單細胞懸液,1000r/min離心 5 min。
2.1.2 新鮮實體組織取材組織用 PBS 漂洗干凈后,浸泡在含 PBS 的平皿或青霉素小瓶內,用眼科剪盡可能將組織剪碎,吸去上清液,組織塊轉入大瓶中加入 10~20 ml 酶(200 μg/ml膠原酶),37℃ 消化 30 min,在不銹鋼網上輕輕研磨,使組織和細胞分離,用 200 目篩網過濾 2 次。
2.1.3 石蠟切片組織切 50 μm 厚切片 4 張,置玻璃試管中,加二甲苯 5 ml,脫蠟 3×5 min,無水乙醇洗3×5 min,蒸餾水洗 5 min,加 2 ml 0.5% 胃蛋白酶(pH 1.0),振蕩消化 30 min,PBS 洗終止消化,后用 200 目篩網過濾2次。
2.2 染色方法
制備好的單細胞懸液可用70% 乙醇固定,4℃ 保存備用。染色前用PBS稀釋單細胞,離心沉淀,棄上清,加入 200 μl RNA 酶 A,37℃ 水浴30 min,再加入 800 μl PI 染色液,混勻,4℃ 避光孵育 30 min。
2.3 上機檢測記錄
激發波長 488 nm 處紅色熒光。
3. 結果觀察
細胞凋亡時,G1 峰左側出現亞二倍體細胞群的峰型。在光散射圖譜上,前向光散射低于正常,側向光散射高于正常。細胞壞死時,細胞周期中的細胞均出現不同程度的減少,亞二倍體細胞量多少不等。在光散射圖譜上,的向光散射和側向光散射均高于正常。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