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以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為主體的研究團隊發表了題為“454 EST analysis detects genes putatively involved in ginsenoside biosynthesis in Panax ginseng”的研究論文,這項研究發現了幾乎全部的參與人參皂苷骨架合成的酶基因,并發掘出數百個可能參與皂苷骨架修飾的潛在基因。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植物學期刊Plant Cell Reports上。
生物通報道:來自新華網的消息,以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為主體的研究團隊發表了題為“454 EST analysis detects genes putatively involved in ginsenoside biosynthesis in Panax ginseng”的研究論文,這項研究發現了幾乎全部的參與人參皂苷骨架合成的酶基因,并發掘出數百個可能參與皂苷骨架修飾的潛在基因。這一研究成果公布在植物學期刊Plant Cell Reports上。
TrueORF: 新增15,000條ORF克隆,買贈送轉染試劑或抗體!
人參為“百草*”,吉林省是中國乃至世界的人參主產區,人參產量占世界人參總產量的70%。吉林省王儒林省長多次突出強調發展科技人參的重要性,指出“科技對推動人參產業振興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關系整個人參產業的興衰成敗”,要求“把科技作為振興人參產業的切入點和突破口”。
在文章中,研究人員以中國人參為實驗材料,利用新一代高通量測序技術對人參根的轉錄組進行了測序,共產生20多萬條高質量cDNA序列,經序列拼接后獲得約3.1萬條獨立基因,其中69.9%的基因獲得了功能注釋。通過生物信息學分析,發現了幾乎全部的參與人參皂苷骨架合成的酶基因,并發掘出數百個可能參與皂苷骨架修飾的潛在基因,相關基因的功能驗證工作正在進行中。據悉,該研究團隊還進行了人參根、莖、葉和花的轉錄組測序。上述研究成果為通過分子育種獲得高皂苷含量的人參新品種及通過代謝工程生物合成人參皂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這項研究由吉林省重大科技攻關項目資助,自2010年4月,由吉林省政府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特產研究所、天津中醫藥大學等多家單位發起的“中國人參基因組計劃”啟動以來,中國人參基因組研究已取得了顯著成果,并快速推動人參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的深入發展,彰顯出科技對人參產業振興的重要作用。
相關產品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