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南京*軍事醫學研究所科研人員制備出一株具有中和活性的抗狂犬病毒基因工程中和抗體Fab,證實該抗體與狂犬疫苗聯用,對狂犬病毒暴露后小鼠具有較好的保護作用。研究論文發表在近期的《中國藥理學報》上,由南京*軍事醫學研究所朱進研究員、南京醫科大學管曉虹教授、馮振卿教授、研究生李琛及其研究小組完成,為國家“863”資助項目。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人畜共患急性傳染病,病死率*,發病后進展速度快,至多10天內死亡,死亡率幾乎為100%。狂犬病毒基因組全長約12kb,具有5個結構基因,其中由G基因編碼的糖蛋白,是病毒與宿主細胞結合的配體,介導了病毒與靶細胞的結合及病毒在神經系統中的分布,不但與病毒的毒力、致命性相關,而且是病毒的主要保護性抗原,能刺激機體產生中和抗體,抵抗病毒的感染。
目前,臨床使用的抗狂犬病毒免疫球蛋白,主要來自狂犬病疫苗免疫人或馬的抗狂犬病毒血清,抗體的產量受到限制且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蚬こ炭贵w技術的完善與發展,為制備具備高親和力的治療性人源抗體提供新途徑。人源抗體由于具有較低的免疫原性和較好的組織穿透性,使其能夠更好地應用于疾病的臨床治療。
研究小組從人源免疫型抗狂犬病毒抗體庫中篩選出的一株針對狂犬病毒糖蛋白的單鏈抗體,克隆出可變區基因,運用重疊延伸拼接的方法,分別制備Fd及L鏈,再進一步拼接成Fab基因,構建Fab表達載體,從而實現Fab的可溶性表達。研究通過間接ELISA與競爭ELISA、免疫共沉淀結合質譜分析及熒光抗體病毒中和實驗(FAVN)分析抗體的免疫學特性。建立狂犬病昆明種鼠(KM鼠)模型,在個體水平比較分析Fab抗體、疫苗和人免疫球蛋白等對小鼠暴露后的預防和保護作用。
研究組認為,體外研究及小鼠狂犬病毒暴露后預防研究證實,抗體聯合疫苗能夠有效阻止狂犬病毒的感染,對狂犬病毒暴露后的小鼠具有預防保護作用,按照世界衛生組織(WHO)推薦的“雞尾酒”療法,這株抗體在狂犬病的預治中具有潛在的應用前景。(潘希)
相關產品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