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用發光細菌檢測水質毒性與環境毒性、
簡介:
發光細菌是一類在正常的生理條件下能夠發射可見光的細菌。發光細菌在正常的生理條件下能發出波長在450~490nm 的藍綠色可見光,在一定的試驗條件下發光強度是恒定的。與外來受試物接觸后,由于毒物具有抑制發光的作用,發光細菌的發光強度即有所改變,變化的程度與受試物的濃度在一定范圍內呈相關關系,同時與該物質的毒性大小有關。
利用發光細菌來檢測有毒物質,由于有毒物質僅干擾發光細菌的發光系統,發光強度的變化可以用發光光度計測出,費時較少且靈敏度高,操作簡便,結果準確,所以利用發光細菌的發光強度作為指標來監測有毒物質,在國內外越來越受到重視,在環境監測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我國于1995年將這一方法列為環境毒性檢測的標準方法(GB/T15441—1995)。
目前國內常用的3種發光細菌為:明亮發光桿菌、費氏弧菌、青海弧菌。其中明亮發光桿菌在“GB/T15441-1995 水質 急性毒性的測定 發光細菌法”中所使用;費氏弧菌在歐盟的標準中所使用;青海弧菌是在青海湖的魚體內提取的菌種,屬淡水菌,在測試飲用水時有較大優勢。
檢測方法:
以明亮發光桿菌T3小變種檢測為例:
1. 試劑與材料準備
發光細菌凍干粉復蘇:使用3%的氯化鈉復蘇發光細菌凍干粉,然后稀釋到1萬細胞/ml,形成工作液
參比毒物:制作不同濃度的作為參比毒物0.02 - 0.24mg/L
樣品:采集或準備相應的待測樣品,使用蒸餾水稀釋,然后加入氯化鈉(終濃度3%)
2. 儀器
單管或微孔板發光檢測儀
3. 樣品檢測
取一定量的發光細菌工作液,放入發光檢測儀中檢測發光值;加入待測樣品,混勻,孵育15分鐘;孵育完成后,檢測殘留發光值。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