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濾器的過濾效果有以下幾種表達方法:效率、穿透率和凈化系數。
1、效率
當被過濾氣體中的含塵濃度以計重濃度來表示時,則效率為計重效率;以計數濃度來表示,則效率為計數效率;當含塵濃度用其它物理量相對表示時,則效率為比色效率或濁度效率等。
(1)用過濾器進出口氣流中的含塵濃度來表示,即:
式中,G1、G2為過濾器進出口氣流中微粒的質量或數量(mg/h或粒/h);
N1、N2為過濾器進出口氣流中的含塵濃度(mg/m3或粒/L);
Q為通過過濾器的風量(m3/h或L/h)。
這種表示方法對于計重效率和計數效率都可以采用。
(2)用進入過濾器前氣流中的塵粒含量和過濾器捕集的塵粒量來表示,即:
式中,G3為過濾器捕集到的塵粒重量(mg/h)。
這種表示方法僅在計重效率時采用,有些國家將由此法求得的η稱為除塵率。
(3)用過濾器所捕集到的塵粒數量和過濾器出口氣流中塵粒的含量來表示,即:
這種表示方法也用于計重效率。
(4)用各粒徑的分級效率表示,即:
式中,η1~ηn為各粒徑的分級效率,以小數表示;
n1~nn為各粒徑微粒的含量占全體微粒的比例,以小數表示。
特別強調的是,講到效率必須說明是什么方法的效率,例如大氣塵計重效率98%;如果只說效率98%,或計重效率98%,則不能表達效率的實質,將會帶來很大的誤解和差錯。
2、穿透率
很多情況下,使用者關心的不只是過濾器捕集到多少塵粒,而是經過過濾器后仍然穿透過來多少塵粒,這時用穿透率這一概念更能直接的表示這種結果的程度。在排氣凈化中就用穿透率來代替過濾效率。
穿透率習慣用K來表示,即:
當η1=0.9999,η2=9998時,看不出這兩者差別的實在意義。可是換算成穿透率則有K1=0.01%,K2=0.02%,說明K2比K1大一倍;用K2這個過濾器,穿透過來的微粒要比用K1那個過濾器多一倍,這就足以引起注意了。
3、凈化系數
凈化系數Kc以穿透率的倒數表示,即:
表示經過過濾器以后微粒濃度降低的程度。當K=0.01%時,
說明過濾器前后的微粒濃度相差一萬倍。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