輻射包括了兩種:
一種是電離輻射,也就是我們談之色變的放射,有α射線、β射線、γ射線、X射線、中子射線等,如工業領域上測料位用的料位儀、X射線探傷及測厚儀、測水份用的中子射線,醫學領域上的X射線診斷機、γ射線治療機、核醫學用的放射性同位素試劑等,顧名思義,電離輻射引起我們體內的分子發生電離。
一種是非電離輻射,包括了紫外線、光線、紅外線、微波及無線電波等,由于它們光子的能量不足以生物分子電離。
電離輻射又分為天然輻射+人工輻射。
自古以來人類就受到自然存在的各種電離輻射的照射,通常把這些天然輻射源的照射稱為天然本底照射。本底照射主要來自宇宙線、地球本身的放射性核素以及由宇宙射線與大氣中的原子核發生相互作用產生的放射性核素。這些放射性核素可以從外部對人體引起照射,亦可因空氣、水、食物中含有這些放射性核素,通過吸入或食入體內造成內照射。目前認為吸入是最主要途徑,其次是外照射和食入。
人類除受到天然輻射外,還經常受到各種人工輻射的照射,主要人工輻射源包括:核爆炸、核能生產過程中產生的輻射源、醫療照射以及消費品中應用的的輻射源。
放射性對人體的影響分為隨機性效應和非隨機效應(確定效應)。
非隨機效應(確定效應):有劑量閾值的一類電離輻射生物效應,其嚴重程度取決于受照劑量的大小。放射防護的目的就在于防止有害的確定性效應,并限制隨機性效應的發生率,使其達到認為可以接受的水平。非隨機性效應是機體受照射后在短期內就出現的急性效應,以及經過一定時間后發現的發育功能低下、白內障和造血機能障礙等等。其嚴重程度隨受照射劑量不同而變化,存在著明確的劑量閾值。
隨機性效應:其發生幾率(而非其嚴重程度)與受照劑量大小有關的一類輻射生物效應。假定此類效應發生的幾率正比于劑量,且在輻射防護感興趣的低劑量范圍內不存在劑量的閥值。隨機性效應的發生概率與照射劑量的大小呈線性關系,而效應的嚴重程度與劑量無關,且隨機性效應不存在劑量的閾值。放射性致癌、放射性誘發各種遺傳疾病均屬隨機性效應。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