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氣是大氣中的高濃度堿性氣體, 它們與大氣中酸性氣溶膠化合,在空中形成極細的二次顆粒物。美國鹽湖城2017年霧霾爆發,其主要原因是大氣中氨含量升高。我國合成氨產量從 1999 年的 3432 萬噸增長至 2013 年的 5739 萬噸,增長了 2307 萬噸,期間農用氮肥使用折純量增長僅約 214 萬噸,合成氨增長量的絕大部分被用于非農領域。2012—2016 年 的合成氨產量大約維持在 5700 萬噸以上。非農業用氨中,煙氣氨法脫硝(氮氧化物)用氨增長速度快、用量大。中國這幾年大氣中氨含量上升,主要由于對工業煙氣和柴油車尾氣實施超低的氮氧化物脫除標準,造成氨的大量使用,其中約1/4的氨逃逸到大氣中。法國科學家發現, 中國東部地區, 2011年到2015年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分別下降了37.5%和21%, 而大氣中氨含量反而增加49%。
研究表明, 氨排放對全國城市硫酸鹽,硝酸鹽,銨鹽及 PM2.5年均濃度貢獻率分別為4.2%, 99.8%, 99.7% 和29.8%。 “國家大氣污染防治攻關聯合中心”在“大氣重污染成因與治理攻關項目”的課題報告指出目前大氣中氨含量超過環境容量76%。這些研究已經清楚的表明大氣中氨含量超量存在,而且對 PM2.5的貢獻率接近30%!
盡管煙氣排放里有氨氣含量的限制,由于氨逃逸的渠道和載體分散,氨排放實際上沒有得到控制。
對氨氣治理的建議
超低的氮氧化物減排標準導致企業過度用氨,是大氣中的氨含量升高的主要原因。建議將氮氧化物排放標準恢復到實施超低以前,這樣可大幅減少氨逃逸,對霧霾的發生取到釜底抽薪的作用。同時,全面評估工業氨排放的渠道和載體,從而制定針對性的政策,采取更合適的技術,多渠道,多方法的控制氨排放。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