紋影法,又稱紋影技術,包括黑、白紋影法,彩色紋影法和干涉紋影法,是用紋影儀系統進行流場顯示和測量的常用的光學方法。紋影法首先由Toepler于1864年提出,并應用在光學玻璃折射率的檢測中。
1952年,Holde和Norht在紋影儀系統上使用白光的分光棱鏡,實現了彩色紋影成象,擴大了紋影技術的應用范圍;1962年,Bland和pelick用紋影法研究了水的壓力和溫度效應后指出,紋影法實用于水洞的流場顯示;1974年,Merzkirch對可壓縮流場中的紋影技術進行了分類,把涉及到在紋影儀系統上進行的干涉紋影法的研究,包括光柵干涉、棱鏡干涉以及Moire條紋干涉等,均歸類于紋影技術,并得到國內同行的認可。
紋影法是利用光在被測流場中的折射率梯度正比于流場的氣流密度的原理,將流場中密度梯度的變化轉變為記錄平面上相對光強的變化,使可壓縮流場中的激波、壓縮波等密度變化劇烈的區域成為可觀察、可分辨的圖像,從而記錄下來。
紋影法具有結果簡單,成像技術好,精度高等優勢,將人眼不可見的流體密度變化轉化為光強信息記錄下來,使得對流場的觀測更為直接形象,特別是彩色紋影技術的發展,使得拍攝的圖像更加美觀。
紋影法作為常用的光測方法,在流體力學實驗中具有廣泛的應用,可用于觀測氣流的邊界層、燃燒、激波、氣體內的冷熱對流以及風洞或水洞流場。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