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毒素是藥品污染熱原的主要原因,在GMP條件下生產藥品的熱原控制,無內毒素即無熱原[1],這是藥典普遍采用《細菌內毒素檢查法》代替《熱原檢查法》的依據。但是,某些藥品特別是血制品,由于其生產工藝中,一般需經過纖維素膜過濾,使污染Glucan樣物質的機會增加。
藤原博等[2]以普通鱟試劑和特異鱟試劑檢測商品血制劑(白蛋白、球蛋白)內毒素含量,并與熱原檢查結果比較。實驗表明,使用普通鱟試劑陽性檢出率高于特異鱟試劑,而后者的陽性檢出率與熱原檢查相符。同時作者向血制劑中添加內毒素后,再用兩種鱟試劑測定內毒素的含量,結果普通鱟試劑檢出量遠高于添加量,而特異鱟試劑檢出量與添加量基本一致。
作者還以兩種鱟試劑檢測了精制吸附百白破三聯菌苗,并與家兔升溫曲線比較,結果無大差別,說明精制吸附百白破三聯菌苗不像血制品含β-Glucan樣物質,認為血制品的內毒素檢測,使用特異鱟試劑可以與家兔熱原檢測得到十分一致的結果。
lkemura K[3]等以普通和特異鱟試劑顯色基質法,定量測定經靜脈注射免疫球蛋白治療患者的血漿和尿中內毒素,血漿中鱟試驗反應物的含量隨給患者的免疫球蛋白量成比例增加,多次使用該反應物在血中累積,從尿中排出的量不足5%。該反應物很可能來自生產血制劑時使用了纖維素膜。作者認為,對接受免疫球蛋白患者進行血中內毒素測定時,對測定結果的解釋應給予特殊考慮。
池屯勝美等[4]對腎功能不全進行血透析患者的血中內毒素定量測定,使用普通鱟試劑顯色基質法經常出現陽性結果,但病人并未出現發熱和白細胞增加,經過對人工透析膜進行檢查,證明用銅銨人造絲膜有鱟試驗反應物游離,而用特異鱟試劑顯色基質法時,陽性檢出率很低,說明這些鱟試驗反應物不是內毒素,而是可以活化G因子的物質。
參考文獻:
[1] Noordw ijk J V an, et al European workshop on detection and quantification of pyrogen Phameuropa Special Issue,1989,1 (1): 1
[2] 藤原博等.M easurem ent of endotox in in blood products using an endotoxin-specific lmulus test reagent and its relation to pyrogen activites in rabbit藥學雜志(日),1990, 110 (5): 332
[3] kamura K, ct al False- positive result in limulus test caused by limulus amebocy telysate- reactive material in immunog lobulin products J Clin M icrob,1989,27(9): 1965
[4] lkcmura K, et al透析膜に由來するリムルステト陽性化物質について. Jpn J Clin Pathol, 1986,34 (3): 313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