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姆斯·韋伯太空望遠鏡雖然才服役了幾天,但已在采集壯觀的地外紅外圖像。
這些圖像只是望遠鏡所能提供的信息的一小部分。它還能產生能夠提供太陽系和遙遠銀河系的重要信息的紅外光譜。因此,我們無需前往外太空去采集紅外光譜和成像研究地外空間。
不必一直仰望星空……
無論是在太空還是在地球上,都可利用FT-IR光譜來確定隕石和其他地外天體的組成成分。
例如,它可分析隕石中的有機碳,還可以幫助我們進一步探索關于地球之水從何而來。通過布魯克LUMOS II和HYPERION IIFT-IR顯微紅外光譜儀,我們可以將太空帶到您實驗室的工作臺上。

布魯克LUMOS II和HYPERION II FT-IR顯微鏡將太空研究帶到地球上
太空中的有機質是如何形成的?
來自紐約和橫濱的研究人員利用基于同步加速器的FT-IR顯微鏡,研究墜落在塔吉什湖(Tagish Lake)的隕石。1
相關論文研究了礦物與有機質之間的空間和光譜關系。為此,研究人員實現了HYPERION 3000與Vertex 70 FT-IR光譜儀的結合使用。作者揭示了隕石顆粒的層狀硅酸鹽中脂肪族碳氫(C-H)和羥基(OH)化合物之間的空間聯系。
這意味著什么呢?尤其值得一提的是硅酸鹽與有機質之間的聯系,為隕石及其母體中有機質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了可能的線索。事實上,結果可能表明層狀硅酸鹽:
在有機質的合成中充當反應表面
保護有機質不被氧化

細節1。分子官能團的綜合紅外圖像。
a) 顆粒的可見顯微圖像,b) 1180–850cm-1對應于硅酸鹽中的Si-O延伸,e) 3000–2800cm-1對應于脂肪族 C-H延伸。圖像的顏色代表吸光度,紅色代表最高,紫色代表z低。
這一令人激動的發現為我們了解太陽系的歷史和有機質的演化提供了嶄新而有價值的見解。
地球之水的起源……
另一個令人不解的問題是:水是如何來到地球和太陽系其他行星的?大概是“背負”在碳質球粒隕石(CC)的背上——像撞擊體一樣。
但對于這些水被捕獲的機制,迄今尚不清楚。假定水是被貯存在撞擊熔融物(如撞擊玻璃狀物質)中。為了揭示這背后的可能機制,來自布朗大學的科學家進行了較高速撞擊實驗。2他們向無水浮石靶標發射葉蛇紋石彈,以模擬水到達行星的過程。
他們利用布魯克的LUMOS FT-IR顯微鏡透射模式分析了反應產物。使用FT-IR測定水的豐度和形態,通過分析3570 cm-1和1630 cm-1波長附近的吸收帶計算總溶解水和溶解為分子態的H2O。通過分析4500 cm-1波長附近的吸收帶計算溶解為游離態OH的水。

圖A所示為反應產物的拋光顆粒。彩色方框對應于圖B和圖C中的FT-IR光譜。2
這些令人興奮的實驗表明,類CC隕石發射體將其相當大量(30%)的原始水提供給了硅酸鹽結構體。
結論
未來幾年,詹姆斯·韋伯望遠鏡將為我們帶來許多來自外太空的寶貴信息和絕美畫面。我們也可以呆在地面上,在太空探索領域取得突破性的發現。
參考資料
(1) Yesiltas, M. and Kebukawa, Y. Associations of organic matter with minerals in Tagish Lake meteorite via high spatial resolution synchrotron-based FT-IR microspectroscopy. Meteoritics & Planetary Science. 584–595 (2016). doi: 10.1111/maps.12609
(2) Daly, T. and Schultz, P.H. The delivery of water by impacts from planetary accretion to present. Sciences Advances. 4: eaar2632 (2018). doi: 10.1126/sciadv.aar2632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