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多甲藻酸3標準品CRM-AZA3-b(Azas)是1995年第一次在愛爾蘭發現的一類與食用貝類有關的人類中毒事件后發現的一類甲殼類毒素。Azas的起源已被確定為甲藻。中毒癥狀包括惡.心、胃痙攣、頭痛、嘔吐和腹瀉。貝類中Azas(AZA 1、AZA 2和AZA 3)的最高允許總量目前在整個組織中為0.16毫克/千克[6]。原多甲藻酸3標準品CRM-AZA3-b是經過認證的AZA3甲醇校準解決方案,是2011年發布的CRM-AZA3的替代品。
原多甲藻酸3標準品CRM-AZA3-b是設計用來作為儀器校準解決方案,以幫助分析人員測定浮游生物和貝類樣品提取物中的AZA 3。最.常用的分析方法是液相色譜-質譜法(LC-MS),其中AZA 3的濃度適用于大多數LC-MS儀器的校準。CRM-AZA3-b也可用于貝類控制樣品的回收試驗。
原多甲藻酸3標準品的發現
自AZA化學結構確定之后,人們相繼發現了它的另外10種衍生物,并在紫貽貝之外的其他雙殼貝類體內也發現了這類毒素,如長牡蠣(Crassostreagigas)、歐洲牡蠣(Ostrea edulis)、大扇貝 (Pectenmaximus)、菲律賓蛤仔(Tapes phillipinarium)、鳥蛤(Cardium edule)等。AZA在貝體內的分布不同于DSP,不僅累積在肝胰腺中,在生殖腺和肌肉組織中也有分布。AZA在貝類體內的累積沒有明顯的種屬趨向性,但具有明顯的季節性,在紫貽貝體內可累積8個月之久。據報道,曾發生AZA中毒事件或貝類染毒的國家主要有愛爾蘭、英國、挪威、荷蘭、法國、西班牙和意大利。
由于已知的幾種聚醚類毒素,如DSP、蛤毒素(Pectenotoxin,PTX)、蝦夷扇貝毒素(Yessotoxin,YTX)等都可以由鰭藻(Dinophysis spp.)產生,因此人們最初推斷AZA也是由鰭藻產生。但是,人們在鰭藻中一直未能找到其產生AZA的證據。后來的研究表明,AZA是由一種原多甲藻(P.crassipes)產生2,因此,我們嘗試將Azaspiroacid稱為原多甲藻酸。
東莞市百順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是加拿大國家研究委員會NRC的代理商,專業代理原多甲藻酸3標準品CRM-AZA3-b。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