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藥制劑在中國創用甚早,夏商時代(約公元前21世紀至公元前11世紀)已有藥酒、湯液的制作和應用。《內經》載醫方13首(實有12首),記述了湯、丸、散、膏、丹等劑型,并對各種制劑的制法、用法用量及適應證均有較明確的規定。此外,書中還專列出湯液醪醴論篇,論述了湯液醪醴的制法和用途。該書雖然問世于春秋戰國時期(公元前221年以前),但作為中國現存中醫學文獻最早的一部典籍,較全面地總結了前人醫藥學經驗,不僅奠定了中醫藥理論體系的基礎,而且也開創了中藥藥劑學的先河。
中藥制劑學是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既繼承了傳統的中藥制劑的方法,又用現代科學的理論技術,來研究中藥劑型、制劑的配制理論、生產技術、質量控制和臨床藥效學的科學。
利用LUMiSizer®穩定性分析儀,能在短時間內實現不同配方對中藥穩定性的影響。
1、測試原理
使用近紅外光源(或多光源系統)不斷照射整個樣品,與之平行的檢測器隨時間連續監測并反應樣品的透光率變化,從而形成樣品在分離過程的空間和時間透光率圖譜。
2、實驗部分:
實驗方法:
溫度20℃,轉速2828rpm,每間隔60s采集一條譜線,1000譜線,直到測試結束。
取適量樣品于樣品管中,使用LUMiSizer®檢測原濃度樣品穩定性。
3、結果與分析
3款不同配方的中藥制劑樣品進行穩定性快速標準,得到相應的產品穩定性圖譜
A、B、C樣品的3D圖
對上述圖譜進行不穩定性結果定量表示可得各產品穩定性對比,如上圖所示,從不穩定性系數結果可以得知,樣品C數值最小,穩定性最好。
穩定性排序:C>A>B
不穩定性指數隨時間的變化
4、總結
傳統靜置觀察的測試方法時間慢,又無法定量比較,而LUM穩定性分析儀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即對樣品進行快速的穩定性排序和對比,同時可測顆粒粒徑,單次測試12個樣品,為用戶可提供更多更深入的分析信息,縮短研發周期,極大提高研發及品質控制中的工作效率。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