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覆蓋地球表面約 71% 的面積,是全球生態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沿海工業化、城市化進程加快,海水污染、富營養化等問題加劇,海水水質監測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葉綠素傳感器、濁度傳感器、石油烴傳感器等海水水質傳感器,是獲取海水水質數據的重要工具,在海洋環境監測與生態保護中發揮關鍵作用。
技術原理與功能
海水水質監測涉及多參數、復雜環境,各類傳感器基于不同原理實現精準監測。
葉綠素傳感器基于熒光檢測原理,通過測量浮游植物中葉綠素 a 受光激發產生的熒光強度,計算浮游植物生物量,反映海洋初級生產力。在赤潮高發海域,該傳感器可實時監測葉綠素濃度,為赤潮預警提供數據支持。濁度傳感器利用光散射和吸收特性,測量水中懸浮顆粒對光的衰減程度,確定水體濁度,常用于河口區域泥沙含量監測,為航道疏浚、海岸侵蝕研究提供數據 。
石油烴傳感器采用光譜分析或生物傳感技術,能夠快速檢測海水中石油類污染物,定位污染區域并評估污染程度,為石油泄漏事故應急處理提供依據。光學溶解氧傳感器基于熒光猝滅原理,通過檢測熒光物質與氧氣接觸后熒光強度變化,測量海水中溶解氧濃度,該數據對研究海洋生物生存環境、評估水體自凈能力至關重要。
放射性原位監測傳感器利用核探測技術,實時監測海水中放射性核素,用于核設施周邊海域監測及核泄漏事故應對。COD 原位分析儀通過化學氧化法或生物法,測定海水中化學需氧量,反映有機物污染程度;營養鹽原位分析儀采用離子色譜、分光光度等技術,精準測量硝酸鹽、磷酸鹽、銨鹽等營養鹽濃度,為海洋富營養化、赤潮形成機制研究提供數據。高精度pH 原位分析儀運用玻璃電極或固態電極技術,測量海水酸堿度,服務于海洋酸化研究。
應用實踐
海水水質參數間存在復雜關聯,單一傳感器難以全面反映海洋生態狀況,多傳感器協同應用成為必然。
在近海養殖區域,葉綠素傳感器、光學溶解氧傳感器、營養鹽原位分析儀和高精度 pH 原位分析儀協同工作。當浮游植物過度繁殖導致葉綠素濃度升高時,會引起溶解氧波動,改變水體 pH 值和營養鹽比例。通過傳感器網絡監測和數據分析,養殖人員可調整養殖密度、優化投喂策略,預防水質惡化和病害發生。
在河口生態系統監測中,濁度傳感器、葉綠素傳感器、COD 原位分析儀和營養鹽原位分析儀配合使用,可研究河口咸淡水混合過程中泥沙輸移、有機物分解、浮游植物生長和營養鹽循環等過程。整合分析傳感器數據,有助于揭示河口生態系統演變規律,支撐生態保護與修復決策。
應用面臨的挑戰
盡管在海洋監測中發揮重要作用,海水水質傳感器在實際應用中仍面臨諸多挑戰。
海水高鹽、高壓、強腐蝕性的環境,對傳感器材料和結構要求高。長期使用下,傳感器易出現電極腐蝕、光學窗口污染、電子元件失效等問題,導致測量精度下降、使用壽命縮短。以 pH 傳感器為例,玻璃電極在海水中易受污染,需頻繁校準維護。
不同類型傳感器采集數據的時空尺度、數據格式存在差異,實現多源數據高效融合與深度分析難度較大。海洋環境復雜多變,水質參數間關系非線性且動態變化,傳統數據分析方法難以揭示其內在規律,亟需發展更先進的算法和模型。
海水水質監測需長期、連續觀測,對傳感器智能化和網絡化要求高。當前部分傳感器智能化程度不足,無法實現自動校準、故障診斷和遠程控制;傳感器網絡覆蓋范圍和數據傳輸效率也有待提升,難以滿足實時監測和預警需求。
技術發展方向
為應對上述挑戰,海水水質傳感器技術將朝著以下方向發展。
在材料與結構方面,研發耐腐蝕合金材料、抗污染納米涂層材料、高靈敏度生物材料,優化傳感器結構設計,采用 MEMS、NEMS 等技術實現微型化和集成化,降低成本并提高可靠性。
技術融合層面,將人工智能、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融入海水水質監測系統。利用機器學習算法分析挖掘多源數據,實現水質參數實時預測和異常預警;通過云計算平臺實現數據高效存儲與共享,支撐海洋環境管理決策。
監測網絡構建上,打造天地海一體化監測體系,結合衛星遙感、無人機監測、浮標觀測、潛標觀測和岸基監測,實現海洋環境全方面、多層次監測。同時加強國際合作,建立統一監測標準和數據共享機制,提升全球海洋環境監測管理水平。
海水水質傳感器是海洋監測的核心裝備,盡管面臨挑戰,但隨著技術創新發展,其將在海洋生態保護、資源開發利用等領域發揮更重要作用,為海洋可持續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