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材料科學的快速發(fā)展,仿生學在新型復合材料設計中發(fā)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自然界中的生物體,如龜殼、貝殼、甲蟲外骨骼和珍珠層等,經(jīng)過長期進化形成了優(yōu)異的抗沖擊結構,為工程材料的優(yōu)化設計提供了重要參考。然而,仿生復合材料在低速沖擊載荷下的力學響應及損傷機制仍需深入研究,以指導高性能抗沖擊材料的設計與應用。
本文科準測控小編將通過綜合運用理論研究、試驗研究和數(shù)值分析方法,對四種仿生復合板材在低速沖擊下的力學行為及損傷演化規(guī)律進行了系統(tǒng)研究。本研究采用增材制造技術制備仿生復合板材,并利用落錘沖擊試驗機進行低速沖擊測試,以評估不同仿生結構的抗沖擊性能,為新型防護材料的開發(fā)提供科學依據(jù)。
一、測試原理
低速沖擊損傷測試通過模擬材料在實際使用過程中受到的沖擊載荷(如墜落、碰撞等),研究其動態(tài)力學響應及損傷演化機制。落錘沖擊試驗機通過釋放一定質量的沖擊頭,使其以預定速度撞擊試樣,記錄沖擊力、位移、能量吸收等參數(shù),分析材料的抗沖擊性能及失效模式。
仿生復合板材的抗沖擊性能主要取決于其微觀結構設計,如龜殼的梯度層合結構(Bio-T)、貝殼的交叉層狀結構(Bio-M)、甲蟲外骨骼的蜂窩狀結構(Bio-B)和珍珠層的“磚-泥”結構(Bio-N)。通過對比不同仿生結構的沖擊響應,可揭示其能量吸收機制及優(yōu)化方向。
二、測試標準
ASTM D7136/D7136M(聚合物基復合材料落錘沖擊性能測試標準)
ISO 6603-2(塑料—硬質材料沖擊性能測定)
GB/T 1043(硬質塑料簡支梁沖擊試驗方法)
三、測試儀器
1、KZ-ITM-6350落錘沖擊試驗機
1、設備介紹
KZ-ITM-6350落錘沖擊試驗機主要用于檢測材料在動負荷下沖擊性能、抗沖擊性能及試樣的損壞。試驗方法是彈簧加速沖擊,測量試樣在沖擊過程中的受力和變形,觀察試樣損壞情況,例如試樣撓曲、開裂和斷裂。能夠通過軟件數(shù)據(jù)分析,得到?jīng)_擊力、沖擊能量、沖擊速度、材料吸收能量及損傷耗散能量、損傷臨界點。
2、設備性能
a、安全防護:全封閉設計,配備透明防護裝置和雙安全門,具有自鎖聯(lián)動功能,開門即斷電,確保操作安全。
b、沖擊速度:0~4.8m/s,采用高精度美國PCB或科準傳感器。
c、沖擊能量與高度:
最大沖擊能量≥1000J,沖擊高度≥1.2m
動態(tài)誤差≤1%,伺服電機控制提錘,精度優(yōu)于1mm
d、錘體調節(jié):
自鎖式抓脫錘裝置,自動零點定位
錘體重量可調(8kg~23kg),滿足不同測試需求
3、技術參數(shù)
四、測試流程
步驟一、試樣制備
采用增材制造技術(如3D打印)制備四種仿生復合板材(Bio-T、Bio-M、Bio-B、Bio-N),確保尺寸一致(典型尺寸:150 mm × 100 mm × 5 mm)。
對試樣進行表面處理,消除制造缺陷。
步驟二、試驗設置
將試樣固定在落錘試驗機的支撐夾具上,確保邊界條件符合標準要求(如簡支或固支)。
選擇適當?shù)腻N頭質量(如5 kg)和沖擊高度(如0.5 m),計算沖擊能量(E = mgh)。
調整沖擊速度(如2 m/s),確保測試條件一致。
步驟三、沖擊測試
啟動落錘試驗機,釋放錘頭自由落體沖擊試樣。
高速數(shù)據(jù)采集系統(tǒng)記錄沖擊力、位移、能量吸收等數(shù)據(jù)。
每組試樣重復測試至少5次,取平均值以提高數(shù)據(jù)可靠性。
步驟四、數(shù)據(jù)分析
繪制力-位移曲線,計算峰值載荷、能量吸收效率等參數(shù)。
采用高速攝像或顯微鏡觀察試樣損傷形貌(如分層、裂紋擴展等)。
對比不同仿生結構的抗沖擊性能,分析zui尤設計。
步驟五、數(shù)值模擬驗證
結合有限元分析(如ABAQUS或LS-DYNA)模擬沖擊過程,驗證試驗結果。
以上就是小編介紹的有關于仿生復合板材低速沖擊損傷測試相關內容了,希望可以給大家?guī)韼椭∪绻€想了解更多關于仿生復合板材低速沖擊損傷測試方法、測試標準和測試視頻,沖擊試驗機操作視頻、冷熱沖擊試驗機、簡支梁沖擊試驗機、擺錘式?jīng)_擊試驗機和夏比擺錘沖擊試驗機,落錘沖擊試驗機視頻、校準規(guī)范、說明書、使用步驟、檢定規(guī)程、工作原理和廠家,儀器化落錘沖擊試驗機視頻、校準規(guī)范、工作原理、檢定規(guī)程和維護保養(yǎng)等問題,歡迎您關注我們,也可以給我們私信和留言,科準測控技術團隊為您免費解答!
免責聲明
- 凡本網(wǎng)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wǎng)”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wǎng)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wǎng)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jīng)本網(wǎng)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wǎng)”。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wǎng)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wǎng)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wǎng))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wǎng)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wǎng)站或個人從本網(wǎng)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wǎng)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wǎng)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